——天津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齐思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系列丛书“当代最具实力的中国画名家”, 新近连续出版了津门画家齐思学的两部作品集——《大写意与齐思学》和《齐思学写意牡丹精品集》,里边分别收录了齐思学80幅花鸟画和75幅青花牡丹作品。更让人瞠目的是,当今出书者大多是自掏腰包,而他却是出版社找上门免费为他出书。
熟悉齐思学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其作品继承虚谷“物化”精神,画风新颖、笔墨淋畅,形成独自的绘画风格,青花牡丹系列更是独树一帜。他之所以能挤身于“中国名画家”的行列,在绘画艺术之树上结出累累硕果,完全是他几十年来执著追求的结果。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齐思学,给人的印象是踏实做事,不善言谈。他一心钻研绘画艺术,并把画好画当作他一生的追求。他从小就爱画画,他最大的乐趣是拿着父亲留给他的几支用秃的毛笔,把自己观察到的花、鸟、虫、鱼等大自然中的一切描绘下来。
中学毕业后,他回家务农,学业荒废了,但他绘画的笔却没有“搁浅”,他依旧不断地探索着绘画的真谛。没有老师,他就从绘画书籍中学;没有时间,他就利用晚上睡觉时间画。用了多少笔墨,他数不清,画了多少纸张,他也数不清。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风雨潜心研究,这棵运河边的小树长成了材,同行们开始认可他的画,不少行家也开始对他的画点头称赞,他的画也像春天的小鸟一样,飞落到多个报刊杂志上。但他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他抓住机会到美术专科大学深造。在那里他结识了绘画造诣很深的师长,潜心向他们学习绘画艺术。之后又拜中国著名花鸟画大师周之林为师,在名师那里他进一步明白了,要想将绘画提高到一定高度,必须提高文化底蕴,于是他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读书和思考上,他从京剧、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上吸取了营养,从绘画大师那里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体会“眼空千古,独立一时”的心境与画意。
吸取众长,厚积薄发。经过多年磨砺,他终于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绘画之路:他继承虚谷“物化”精神,专工大写意花鸟;并吸取山水画的宇宙观,再现“以简寓深”大写意风格;追求中国风、民族意的同时,又吸取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笔墨神韵。尤其是他的“青花牡丹”系列,更是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牡丹插入形态各异的青花瓶里,配上古色古香的桌椅,于是一种典雅中透高贵、饰美中彰显自然的意境油然而生。为此他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牡丹画国手”。
30年的追求,30年的探索,使他形成了个性淋漓的画风。近年来,他的作品不断入选全国性大展,并举办了个人画展。电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分别以《黄土地画展》、《野草的芬芳》、《齐思学的绘画之路》进行专题报道,作品及简介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集》等数十部辞书和画册中。这位默默追求大半生的画家也成了全国书画界颇有影响的人物。头上有了很多让人仰慕的头衔: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大运河书画院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等。
在常人的眼里,齐思学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但他却依然不停地追求着。他说,艺术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己,才能登上更高层次。如今他依然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夜间在别人熟睡的时候,自己在灯下或挥毫作画,或静心读书;二是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画,坚决撕掉绝不出手。别人说他是个死心眼的人,卖点钱总比撕了好,可他却一点都不放松,在他看来,艺术是神圣的,不能让金钱迷了双眼。
夜深人静,齐思学屋里的灯依然亮着,在绘画的路上,他执著向更新、更高的层次攀登着…
(作者∕孙玉茹:天津师大副教授,《运河》编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