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乃兴的艺术风貌中,有一个鲜明的艺术特点,他善于针对不同的客体物象选择与其技法表现相一致的刻画方式,因而,在表现自然世界时他自觉的运用了一种审美语言的概括,判断与归纳:形成一种既可用于写意山水的放达,又可用于工笔花鸟的清丽,还可用于反映军旅生活的奋进。他所进行的艺术实践重于运用笔墨把持客体的思想内涵,并以此作为阐释内没得重要基础。
张乃兴的写意山水用情饱满,写意苍劲,在构图上更有一番经营。宋朝郭熙曾言:“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在张乃兴的山水画里,既有着直面高山,直指远峰的高远之态;也有树木环绕层层叠叠的深远之意;更有山山相望,飘渺虚淡的平远之势。依据不同的构图,展开心绪,笔墨间又有着化物象为情思的生命体验,张乃兴将太行写生的素材与地貌特征反复揣摩,以山的自然体为造型基础,进行意态的塑造,在写意的笔法中,有的作品,强调用墨浓重,浑厚中求沉稳;有的用线细密、粗放,重于质感表现。墨与线像是优美的生命符号,再换面语境中自由的穿插,分离与组建,并以笔墨特质的抽象意味契合艺术情感化得主题创造,满足表现客体视觉呈现的需要。张乃兴以“技”的方式表达心中率意,把太行山水的形质与地域特点进行完整的艺术概括,墨线交汇的黑白世界中,延伸着连绵的思绪与梦境般的想象:或奇、或险;或苍郁,或峻拔。在无限辽阔的山河景色中展现着诗意俊美的太行,苍茫辽远的太行。用捕捉时间结构的瞬间性去把握山水本体的空间位置,溪流蜿蜒,林海簇拥,在山水交融的时空中,那一份激荡的生命力跃然纸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基于空间距离而表现“三远”的构图,是形成不同意境的关键所在。“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张乃兴的山水画中尽悉囊括了“高远”的挺拔,“深远”的苍郁,以及“平远”的空濛。挖掘山内美时,其实也是在探索画面构思中重要的山水精神,即是气格。张乃兴始终把握住山水主题在不同笔法,审美空间中的变化所带来的意境传达的多样性,将形神合为一体,探求蕴含与山水品质中的内在气势与张力:一种丘壑浩然存于天地间的生命持重与本分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