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创作首先想到的是它是否具有独创性,也就是它是否与时代的步伐相吻合,正如汉代杨雄云:“若无新变,不以代雄”。创新有很大的学间,是一种厚积博发的事情。想做一个有所创新的画家,需要心态平和,长期积累,欲速则不达,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汇涓流无以成江河”讲的就是这个理。不怕慢,就怕站,每天进步一点,循序渐进为好。
下边就谈谈我的作品《曙光》的创作经历和感想。
我每年都去西藏采风写生,但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看在眼里提醒我紧握画笔去创作的是近些年来新时代下的新风貌,藏族同胞们点点滴滴的变化,如房子的翻新、汽车的增添、电子技术的普及、汉语水平的提高,包括藏族姑娘皮肤的变化,都在传递着一种新时代的新气息。我跟随藏民走了多年,感觉近些年的变化真是太大、太快了。2008年正月我到了甘南的拉卜楞寺,藏族小姑娘见了我直用港味的普通话跟我沟通,如此变化的西藏怎么不让我深思呢?恰逢“十一届美展”的到来,我突发灵感,就想到了这个创作题材,于是手拿《东方红》的藏族男女就在我的脑海有了一个概念。为什么要拿《东方红》呢?因为这是一幅红色经典的歌谱,其中写道:“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道理十分浅显,吃水不忘挖井人,藏族人民生活好了自然忘不了共产党、忘不了毛泽东。中国经过几代领导人殚精竭力的奋斗,才得以飞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一切都用甜蜜的微笑刻在了藏民的脸上。这是我创作的初衷,要想把画画好,还得靠自己多年积累的本事。
既然是创作,就应该深入进去,创作越深入,主题表现的就越深刻,这是相辅相成的。何为深刻?讲起来就多了,我觉得最直接的还是你本身的根基有多深、多牢。在儒家看来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武术、诗歌等都是相通的,也就像我以前说过的,艺术是文化中的文化,它不是单方面的。我们先来看一下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就是前人经典精神的传承,留给后人的全是精华,是否适合自己,就需要自己的眼光来选择、决定。我一直认为,只有好的才可以流传,如唐诗宋词,可以吟唱的,读之朗朗上口,思之发人深省,所以容易让人学习,好吸收。回到中国画身上也是如此,是好东西人们一定会记忆深刻,学得懂、记得牢的越多,这是个明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