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冯远谈中国美术的坚守与选择

时间:2011-07-09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图片说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老师做客新华网书画频道的艺术名家访谈。 新华网 杨刚 

    新华网消息 2009年11月30日下午14:30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冯远老师做客新华网书画频道的艺术名家访谈,和大家交流新中国美术60年的脉络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功实施的过程。同时他还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冯远工作室“水墨人物画创作研究班”的简单情况,就他的水墨人物画艺术观和广大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图片说明:冯远在新华网访谈室  新华网 杨刚 摄

    嘉宾简介:

     冯远,祖籍江苏无锡,1952年生于上海,中学时喜爱绘画,自习连环画八年 。1977年从农村调辽宁文艺创作办公室工作,翌年底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师从方增先。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擅长人物画。

一、新中国60年的美术发展的脉络

   (一)、1949——1976

    袁思陶:2009年是伟大祖国60周年华诞,也是美术界的盛会。今年文化部也组织了很多优秀的展览,比如新中国60年美术展,还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功实施,首先请您简单的梳理一下新中国60年的美术发展的脉络。

   冯远:今年是我们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国的美术也经历了60年这样的风雨历程。60年一甲子,我们今天来回顾这60年中国美术走过的发展历程是应该做一番梳理研究工作的,这对我们未来美术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不久我写了一篇《中国美术:承传图新与时俱进60年》,这篇文章是作为一个基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以艺术家的角度对这个60年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这篇文章是8000字左右,所以很难兼顾到方方面面,不能是具体的史的论述,只是大体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新中国的美术前后经历了60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1978年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向世界开放,转向以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所以后30年基本是一个稳定的延续的过程。

    可以这么说,美术是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大发展而同步进行的,每个阶段都应和着党和国家发展的政策指导方针和文化建设的大的目标共同发展。所以这60年来,中国的几代艺术家都通过他们的辛勤创作和智慧劳动为中国的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交出了一个完美的答卷。我们可以把新中国成立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以后,就象征着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的成立决定了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走向。

    毛主席在第一届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有一个简短的致辞。他说:“因为你们都是人民需要的人,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家是一个大会师,当时在这个会上大家共商新中国美术发展大计。 “采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批评方法,努力发展为人民所需要的美术工作。”那次大会同时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并提出了明确的章程指导思想。

    经历了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外文化碰撞的时代洗礼,持各种艺术观点的美术家们会聚在一起,他们通过50年代我国党领导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是一个大的历史巨变。当时美术家的积极性就被激发了出来,作为一个新中国的主人,他们要用自己的画笔去反映人民当家做主人的精神状态。相当多的文艺家、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都真心诚意的接受了党和人民的这种思想教育,从灵魂深处开始了一场新的思想洗礼,也接受了广大人民群众各种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主张和文艺现象批评,进行了的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

  袁思陶:那个时期产生了哪些伟大的作品呢?

    冯远: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样式来表现新中国成立的这种新气象,1955年至1956年,毛主席提出了在“艺术的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作愿望在当时就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涌现出了一批新颖有质量的作品。

    后来我们就经历了一个左右摇摆的历史阶段,“反右”斗争扩大化使得一批艺术家们和知识分子受到了批判和打击。当时也是处于多种思想在交流过程中的碰撞。60年代初,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后来又颁发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使得文艺创作再现生机。当时出现了一批好的作品,广大的文艺家们向生活学习,向工农兵群众学习,在改造新中国绘画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多的聪明才智,像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老一辈艺术家革故鼎新,走出新路,傅抱石、关山月、赵望云、李可染的山水画,在原来的传统的技法方面加入了一种新的元素。徐悲鸿、蒋兆和、黄胄、方增先的作品很有代表性。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候一民的《刘少奇同志和安源矿工》等等,反映了那批艺术家们是真心诚意的歌颂新中国的巨变和劳动人民的崭新风貌。晁楣、李焕民的版画作品,雕塑家有潘鹤的《艰苦岁月》,包括刘开渠先生领军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等等,这个年代是一个充满着激情和理想的时代。同时期的大众美术水平质量有很大提高,比如说杨柳青年画,木板年画,新年画等。在60年代的前期,整个美术界应该说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那个时期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找到了发挥自己作用的位置。

    冯远:对,艺术家们通过各自的艺术劳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66年到1976年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必须要提,我们应该给出一个客观的、理性的、科学的评价。在那个特殊的处于一种极左思潮的历史阶段,林彪、江青政治集团,对我们中国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文化的创新,在相当程度上带来了破坏。

    对文化的破坏就在于全盘否定中外文化的精华,把我们新中国前17年美术发展的一些优秀成果全盘否认了,更重要的是迫害了一批老艺术家们。当时的美术创作、教育、出版等等都停顿了下来。各级艺术家协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被扫地出门,很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知识分子被送去进行了劳动改造。

    袁思陶:这个阶段过了以后,美术史就进入了宽松的阶段了。

    冯远:即使是在“黑云压城”的年代,当时还是出现了一些好的作品。比如说大家熟知的《毛主席去安源》,还有宣传画《主席视察大江南北》,还有版画《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这是能够体现文革特殊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我们看到了历史所留下的痕迹,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批很好的作品,比如说油画家汤小铭的《永不休战》,陈逸飞和魏景山画的《开路先锋》,年画《红太阳暖光辉暖万代》,《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唐大禧的雕塑《海的女儿》等等。我觉得广大的艺术家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是以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从他们对当时历史时期的认识理解表现革命领袖人物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

    袁思陶:这些作品从现在来看,在中国美术史上也是站得住脚的。

冯远:是的。所以通过这些作品能够反映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我们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和人民群众的这种愿望是保持一致的时候,艺术家是同路人,他也是工人阶级的一个成员,是劳动阶级的一分子,表现出来的一定是真情实艺的反映了当时的状态。真诚的、朴实的、追求光明理想的东西和精妙的艺术语言结合在一起,任何时候艺术作品都应该是这样的。

(二)、1976——1989

    1976年四人帮覆灭,1978年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和学术界形成了反对教条、反对迷信的思想解放运动。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发表讲话:“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他特意谈到了在文艺创作中要反对教条主义。他说:“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文艺创作思想、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要着重帮助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打破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精神枷锁”。小平同志的讲话非常的振奋人心,埋藏于老中青几代美术家心中的创作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美术界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由原来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了发展经济建设为目标,如何解放文艺思想,文艺家也经过了思想转换的过程。“乡土美术”,“伤痕美术”应时而生,创作思想活跃,美术界、文化界展开了对艺术的风格、形式、内容的思想解放大讨论。

    袁思陶: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各个艺术流派都可以自由的发展。

    冯远:是的,当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高小华的油画《为什么》,何多苓的《春天开始苏醒》,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图》等等。这都是人性的回归和思想的解放的成果,人重新获得了尊重。当时还有首都机场的壁画《泼水节》,由于作品里有裸体受到了争议。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艺术家们重新获得了自主意识,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表现美好的东西。这无疑是思想的解放,人性的解放。后来刘海粟、李可染、吴冠中等老艺术家也焕发了青春,创作的热情和欲望大大提高了。先后涌现了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朱乃正的《国魂》、陈逸飞的《占领总统府》等优秀作品。

   袁思陶:油画、国画和版画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力也不同,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是不是占很大优势啊?

    冯远:中国画也有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王子武的《曹雪芹》郭全忠的《千言万语》、以及王公懿的版画《秋瑾》等优秀作品都受到了关注,在那个时期呈现了又一波艺术振兴的趋势。

    这个阶段有两件事情是值得我们总结一下的,一个是“伤痕美术”“乡土美术”;还有就是“85美术新潮”。80年代对外开放以后,西方的当代艺术思潮逐渐影响到了我们。当时美术界思想非常活跃,尤其是一批年轻人,他们的思想比较敏锐,艺术创作比较有勇气,敢于突破原有的框架,他们表现出了一种急切追赶国际潮流的愿望。当时各种文艺思潮被介绍到了中国来,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经历过文革这样一场历史浩劫以后。在文化思想、艺术创作领域形成了碰撞,一些年轻人提出了中国的艺术应该跟上现代的国际潮流。他们认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不同的文化艺术现象,文艺观念的反叛解构来达到创新变革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一种探索创新,把西方现代的某些艺术的理念、样式、风格等等,都被直接引用进来,甚至于套用一些观念和表现手法等等。

    袁思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是由于我们的文化不自信呢?

    冯远: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在我们突然封闭多少年以后,又经历过文革这种极左的历史阶段,突然打开了国门以后,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激荡也是可以想象的。我觉得当时的年轻人的愿望和出发点是一种迫切的愿望,我们是在院校,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第一手的出版物。

    接着中国的美术界逐渐有条件,分期分批派出教员去国外的美术馆临摹作品,去考察访问,甚至建立工作室,后来的条件就越来越好了。这使得我们国内美术家在学习研究西方的当代艺术,包括古典艺术都可以接触到第一手的资料。这对于西方当代艺术的理解、认识、吸收,客观上对中国绘画艺术,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和发展创新,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个学习过程,我今天更多的是肯定它的终极目标,哪怕过程中生吞活剥的把西方的东西为我所用。

    袁思陶:把西方的艺术经过一个学习沉淀,我们学习一些有用的东西。

冯远:是的。中国文化五千年的传统没有被割断,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是需要保持的,但同时需要注入一些现代的血液。研究西方现代的东西,了解他们发展生成的规律,把他们的有用的观念和艺术创作的样式、风格、理念吸收过来,真正的去粗取精,来创作出我们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真正现代性的艺术作品,才是我们发展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中国当代美术事业的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津门大家郑连群的笔墨情怀 下一篇:杨之光 艺术人生中的中国艺术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