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马海方,男,汉族,1956年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书画》杂志任专职编辑。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荣宝斋画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几年先后由香港心源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多种。
马先生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大型个人展览,深受海内外艺术机构及其它各界人士的赞誉,大量作品被收藏。
主要艺术成果
1990年,《古都风情》获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一等奖;
1991年,《旧京人物》获第一届民族文化风情大展一等奖;
1992年,《老天桥人物》获中国美术馆东方书画艺术大赛一等奖;
1993年,在北京当代中国美术馆办个人画展;
1993年,《休闲图》获国际中国书画艺术大奖赛金奖;
1994年,《旧京风情图卷》获西苑杯大奖赛一等奖;
1994年,《旧京风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
1995年,《鸟人鸟事》获1995年中国体育书画大展银奖;
1998年,《找乐》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1998年,获世界华人美术大展银奖;
1998年11月在瑞士举办个人画展;
1998年12月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
1998年12月获文化部群星美展银奖;
2000年《卖山货》入选中国美协提名展;《遛早图》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
2001年在中华世纪坛参加吴冠中为首迎奥运八人画展,展出作品八幅
2003年参加世纪坛举办的今日中国美术展
2004年《全聚德烤鸭流程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科班”出身 功力深厚
马海方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科班”出身。“人物画若无速写素描功底,难以成大器”,大学期间,他谨遵前辈大师教导,走到哪里画到哪里,马海方那眼珠子一刻不闲,分分秒秒瞄着芸芸众生。马海方秉承前辈大师叶浅予和黄胄的路数。所不同的是:叶大师以速写为切入点,敏感地捕捉运动中的舞蹈形象,充分发挥线条所具有的形式美;黄大师则是在线条的灵动中,以一种“势”来运笔运墨,追求形神兼备;而马海方呢,则站在了大师的“肩膀”上,以笔墨游离于线条之外,花形色之间,骨法用笔,营造气韵,使人物的形神具有一种妙趣横生的韵味。在这一点上,他的画倒颇有几分蒋兆和的遗韵。
没骨写意 大俗大雅
马海方的画以人物见长,他笔下的人物又都是北京人。在他画的近千幅人物形象中又多以老北京为主,所以有人称他为京味画家,因其画法多采用没骨写意,先用色画形象,再用线强调主要的结构,所以有人称其画风为“没骨”画。
从小长在北京的马海方,对老北京的深厚文化耳濡目染,加上他天资聪慧,使他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近年来,他的书画作品在当今画坛名声大振,他的老北京风情人物画独树一帜。他的诸多作品向大家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视角与人文情怀。
大俗者大雅。马海方的画儿看着俗,可是您越咂摸越觉得雅。由此可知马海方的良苦用心。老外之所以喜欢马海方的画儿,就相中他画里画外的京味儿了。马海方是地道的北京人,迄根儿就是吃窝头长大的,所以对京味儿吃得透,人物的形神上表现力强,在京城画坛上,可谓独树一帜。多少人想摹仿他的画儿,可是找不到那种感觉。他的画儿实在难仿,因为仿的画儿只能见到他的肉,见不到他的骨头,更经不住咂摸。他画得地道,画得传神,画得入情入理,画得有板有眼,画得有滋有味儿。所以,他的画儿耐看,经看,越看越有味儿。
“牛市”画家 谦和憨厚
在当代画家中,马海方始终处于“牛市”,他的画特点鲜明:一是造型准确、生动、丰富多变。这主要得力于他写生的功底和生活基础坚实。二是人物的适度变形。充实了画面的生活感也有现代感。三是大胆用色。用墨用色服从于内容,给予视觉上的直观感,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在创作技法上,他采用“没骨法”。把它用到现代生活里的人物表现中,“没骨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递进,其作品更加令人钟爱。现在看马海方的京味儿画,在构图上视野更加宏大了,不但人物表情更加传神,而且在服饰,器物以及背景上更加细腻了。
马海方沉静、稳实,平时很少说话,一脸的谦和,他靠画说话,他的作品《凑热闹》走上了北京市大街小巷的候车亭灯箱,为公益事业摇旗呐喊,拉近了艺术与公益的距离,荣获“红十字书库爱心艺术家”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