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花鸟画历来是由宫廷供奉为主流的院体工笔画与文人逸士为主流的写意水墨画为两大流派而发展的。尽管后世有调和两派小写意、或为没骨法、或将工笔与写意两种手法融于一画之中等种种尝试,但都未能形成主流。院体工笔画崇尚雍容华贵之帝王气象,而写意水墨画则推崇野逸洒脱之文人风骨。两派自有宋以来代不乏人,都有不少名家大师。但总的说来,后者是文人逸士的遗风之作,不大注意绘画的技巧与造型,而是偏重抒情言志,追求笔墨的情趣,而文人画的灵魂恰恰是笔墨。有人说笔墨是一种技巧,那是对笔墨的一种误解。笔墨是画家对中国画乃至中国文化的一种理解,也可以说是画家对中国文化修养的积淀。所以有些文人虽不工绘事,但却能涉笔成趣而成为大画家就不难理解了。晁谷向来注重笔墨,其笔墨苍润凝重,又擅于随物赋形。他的笔墨在当代写意画家中是不俗的,是有所创新的。他擅于吸收各家之法,融汇于自己的创作当中。如《沉醉秋风》一画,对画面中的人物、残荷,能因对象不同而用迥然相异的笔墨恰当地描写,是他对中国画笔墨自然而深刻的描写。
1987年,一个十分独特的机会让他来到了北京西郊翠微山模式口的法海寺,寺内有闻名全国的明朝大型彩色工笔画《帝释凡天礼佛护法图》,晁谷的心被震撼了。他突然领悟到该怎样解决自己困惑了多年的问题。这就是怎样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作品中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他觉得在这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此后,整整6年时间里,他完成自己的美编工作后,就一头扎在传统壁画艺术的海洋里,吮吸着中国绘画的原汁,做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这就是按1:1的比例临摹《法海寺》壁画,深入研究明代工笔画技法和使用各种矿物质颜料的技能,在这几年的临摹中晁谷的心灵和绘画技巧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和提高。
古人云艺无止境,晁谷年富力强,正是绘画创作的黄金时期,我们期待着他为中国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出应有的贡献。
晁谷简介
晁谷(张京华):中国第一枚申奥邮折长卷绘画作者
全国居民身份证仿伪标志设计者
1985年进入西藏写生,作品《高原之舟》入选全国美展,同年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连环画《骆驼祥子》《鹦鹉雪衣》
1987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壁画,并临摹“法海寺”壁画
1988年获文化部《国际临摹大奖赛》一等奖
1989年作品《丝路故人图》入选《中国水墨新人奖》
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晁谷画展》
1994年香港、韩国、日本、台湾个人画展
2000年创作申奥作品
2004年8月长20米、宽1.64米的国画长卷《2008到北京》鉴宝节目的专家作价100万元
2004年9月《国际艺术博览会》荣获金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