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佛教艺术精神的佛造像和唐卡给予人们独有的审美享受。本次“古董珍玩III文玩杂件及古代家具专场”中甄选了元明清三代近百件佛造像和唐卡艺术精品。
其中“铜漆金大日如来”漆金温润,工艺精湛,衣纹层次清晰具有典型的明代宣德时期官作造像风格;“大理风格笑狮罗汉像”特征突出是为代表;“明嘉靖大势至菩萨”通体鎏金保存完好;“明代释迦牟尼佛绢画”幅面硕大,工艺精美,另有多件无底价精品值得关注。
· 佛像艺术专题 ·

2575
明永宣 文殊菩萨像
H:40.5 cm
立轴 水墨绢本
157×74cm.
此尊头戴宝冠,发髻高耸,宝珠顶严。面庞丰腴,双目,身着天衣绸裙,胸前璎珞精美华丽,衣缘及帛带錾刻缠枝花卉,衣褶曲走流回自然。台座莲瓣饱满舒展,内层纹饰呈卷草状。此尊文殊菩萨像,发髻高耸,头戴宝冠,面容安详宁静,双眉与鼻梁汇成一直线,眼睑低垂,宛若未开敷的莲苞,仪态慈悲庄严。菩萨肩披云纹图案薄锦,腰饰璎珞,衣带锦帛绕臂而过,如云流转;下着帛裙,裙上亦系珠宝缀饰,裙褶顺畅,裙子上亦刻满莲花祥云图案,映衬着菩萨恬静优雅的姿态。双手各捻一茎齐肩绽放的莲花,右手持说法印,左手持禅定印。肩侧莲花蕊之上分别置摩尼宝与经奁。全跏趺坐与仰覆莲座之上,莲座上下缘刻饰细密整齐的连珠,立体分明,莲瓣瓣尖饰简易卷草纹,具有宣德时期造像的艺术特色。
参阅:《西藏佛教造像(第二卷):西藏与中原》,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著,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1067页,图273E。

2528
明宣德 铜漆金大日如来
H:24 cm
本尊大日如来造像双手胸前结典型的拳智印,头戴五叶莲花宝冠,冠叶上铸刻五尊小化佛,肉髻高耸,宝珠顶严,工艺精致。圆形大耳珰垂肩,饰花瓣坠,缯带顺肩而下。面相丰腴饱满,修眉与鼻胫相通,鼻梁挺直,长目微合眼睑,嘴角微翘,隐含笑意,可谓明代汉地造像引人入胜之处。身穿通肩式衲衣,内着僧祇支,是中原佛像衣物的主要特征,折纹流畅,富轻柔质感,錾刻卷草花卉纹,繁复精美。双腿结全跏趺坐,下承仰式莲花座,莲瓣拔挺,层层分明,圆丰饱满。每一莲叶象征着一个佛的国土,整个莲台就表现了佛教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整像铜质纯厚,表面漆金留存状态温润,配有木质莲花高台,整洁大方。佛像衣纹华美,转折飘逸,层次清晰,展现高超的雕塑铸造工艺,体现了明代永宣官作佛像的高超技艺。

2523
清康熙 铜罗汉
H:26 cm

2576
明嘉靖 铜鎏金大势至菩萨
H:37.5 cm
来源:托马斯·布氏 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
明代中原风格
此菩萨通体鎏金,色泽醇厚亮丽。头顶华冠,宝冠中间显宝瓶,这是大势至菩萨最主要的标识。菩萨口角含笑,面露慈祥。上身着双领式通肩袈裟,胸部配饰璎珞钏环,下身着高束腰长裙,衣纹处理自然流畅,生动写实,衣缘錾刻花纹,衣褶布排有序,衣纹流畅自如,厚重写实,极富质感,继承了汉地造像注重衣褶刻划的传统,尤其是小腿部椭圆形衣褶,是明代汉地造像常用的装饰手法。衣缘錾刻吉祥花草纹,纹样清晰精美,显示出当时匠人运用高超的写实技法。左手于胸前作禅定印,结全跏趺坐,整体铸造精良,体量高大,并且大体保存完好,实为难得。

2527
12世纪 大理风格罗汉
H:17 cm
大理风格,罗汉开相喜乐,着交领宽袖衣衫。狮子呈立姿,昂首翘尾,四肢着地,壮健威武。狮眼圆睁,狮口大张,似闻狮吼之声。

2558
清乾隆 佛母像
H:24.8 cm
引乐佛母
结跏趺坐于珐琅圆形底座之上,双手胸前结法印。发髻高耸,头戴五叶宝冠,镶嵌宝石,制作精致。耳垂圆珰,束冠缯带于耳际自然下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面相方圆,双眉细长,鼻梁直挺,神态沉静。宽肩细腰,躯体挺直,体态匀称,造型优美。上身袒露,胸前饰璎珞,下身着长裙,衣褶自然铺于座面上。头冠、璎珞及钏环都镶嵌有各种宝石,工艺精湛,显得雍容华贵,工艺细腻,法相庄严,是乾隆朝宫廷造像经典之作。

2566
明代 阿弥陀佛像
H:30.5 cm
典型明代中原风格
阿弥陀佛头饰螺发,髻珠微隆,双耳垂肩。脸型方圆,眉似柳叶,眼睑低垂,体现了内敛而柔和的面相特征。身着双领通肩袈裟,胸前饰卐字符,腰间束带打结,下身包裹僧裙。衣纹立体而写实,尤其是小腿对称有序的褶皱,体现了明代造像对永宣宫廷造像的继承和发展。双手在腹前结禅定印,宽平的足心向上,现全跏趺坐姿。整像体量硕大,做工精致,体现了明代中期汉地造像的高超工艺,兼之以木胎打底,涂以漆金,较金铜造像更不易保存,流传至今实属难得,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2554
明 真武大帝坐像
H:38.5 cm

2565
12世纪 达摩像
H:20.5 cm
达摩全跏趺而坐于台座之上,双手置于身前。浓眉怒目,面容威严,神情乖张。身着通肩天衣,衣纹流畅,具有古代印度风格。整尊造像,铜质优良,人物传神,是一尊难得的禅宗造像。

2590
元代 送子观音像
H:75.6 cm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和菩萨的形象逐渐为国人所熟悉。铜像经常年供奉,铜质深邃沉穆。此像体型硕大,头绾螺髻,戴风帽,佩饰璎珞。面形长圆,饱满丰润,双目低垂,眉间饰白毫,直鼻,小口。右手置于右膝上,左臂倚经书,左手怀抱童子,呈自在坐于踏莲海水底座之上。
· 唐卡艺术专题 ·

2603
明 释迦牟尼佛绢画
148×85.5 cm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上博退赔。
中原地区绢本
画中佛陀像,螺结细密,肉髻呈缓丘状,面庞方正丰腴,福耳长垂。朱衲衣,见精致饰纹,左手置于膝上,右手胸前施展说法印。结跏趺坐于卧狮台座之上,坐姿刚毅自持,端庄稳健,后有火焰纹头光与背光相迭。造型古拙,佛像庄严。

2602
清代 罗汉唐卡
118×74.5 cm
藏东或北京
棉布矿物彩绘
此唐卡上绘制的为十六罗汉中的三位,上方正中头戴风帽,双手结禅定印的为阿氏多尊者;中间,左手所持经书和右手说法手印则是半托迦尊者的标志,左下方左手结平和期克手印,右手持拂子的是伐阇罗佛多尊者。幅唐卡线条流畅自如,服饰飘逸潇洒,并融入了汉地绘画技巧,是清代西藏罗汉题材唐卡中的佳作。

2613
19世纪 大白伞盖唐卡
90×64 cm
西藏地区
棉布矿物彩绘

2618
18-19世纪 阿閦佛唐卡
68.5×48.5 cm藏东地区
棉布矿物彩绘
备注:背后带铭文题记及朱砂印。

2612
清代 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唐卡
57×37 cm
西藏地区
棉布矿物彩绘

2605
18世纪 骑羊护法唐卡
52×34 cm
北京地区
棉布矿物彩绘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