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1-06-27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来源:(网络)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艺术品日趋走出象牙塔,大量艺术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造成书画市场日趋火爆,极大地刺激了书画爱好者的投资热情。但社会上一些博利之徒,往往把目光对准一些近现代书画名家,摹、临、仿造各种手段无所不用,还有一些高仿能手,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作伪,以伪乱真,有时连一些颇有经验的鉴赏者和收藏爱好者也走眼“吃药”。某些所谓的“鉴定专家”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不顾职业道德,以假充真,指鹿为马,并为假画开具鉴定证书,题跋,致使不少“有钱无识”的购买者上当受骗。因此不少收藏者感慨书画艺术品流通领域水很深,但也有一些收藏爱好者喝了几口水以后,从中摸出了“游泳”的门径,逐步学会了“游泳”,并总结出了“游泳”的经验。
笔者写这篇文章,是总结自己的收藏经验,帮助爱好书画收藏的朋友如何“少喝水”,学“游泳”,少一点遗憾,多一点收获。
书画包浆 在书画鉴赏中,色浆虽然不能称主要因素,但在辅助因素中不可缺少,包浆在书画界的含义是指外表的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一种感受,这些在书画的存放,赏玩,转移,展览等过程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面留下了一定的痕迹,这种痕迹是书画存世年代的一种印证,被称为包浆,如果把包浆比作人,那么包浆就像人的年龄,显现于形体的表现,一个老人的皱纹和一个年轻人的皮肤自然是不同的。 年代久远点的字画,特别是绢本,经过多次重裱,每次都要加胶,加矾,并用砑石加蜡将其背面磨光,装裱次数多了,画面上有一层亮光,俗称为“宝浆亮”,年代久远纸本书画装裱次数多了,也有一种“镜面光”,有一种古色古香沁人心脾的光感。 但鉴定书画时,也不能专看绢本、纸本的旧气,破损程度来断年代及真伪。保存得当,有的如新,但仔细审视,无论墨色深浅怎样都没有火气,让人感到墨色沉着,深入肌里,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包浆”;有些伪作,将纸、绢染旧或置于潮湿阴暗的地方,让其变质,以充古旧字画,这些纸,绢无论如何表面会有光亮,但墨色总是轻浮不沉,无法入肌,若将纸绢用针挑开一点口子,就会露出白丝痕的笔道来,因为它的内部成色是不一的。 另一种形式是旧裱的纸本,绢本书画正面前面都有色浆,天扦,地扦,裱头连轴头等都有包浆,但字画是假的,这是匠心的造假者将一幅没有名气的老画把画心挖出,又将一幅有名气的如张大千、齐白石等的高仿品重新嵌裱到旧裱中,使人感到以为是原装原裱,这种造假方法,我们称作为“金蝉脱壳”,也称为“套棺材 ”。因为它也有包浆,旧气,也确实能蒙过一些爱好书画的收藏者,鉴定这类书画的方法是看装裱的接口处,或在强光下看装裱深浅程度是否一致,但最主要的还是抓住其个人风格,笔墨,章法结构是否符合作品本人。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