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厉复友先生新近的书法作品,以及他与沈鹏、欧阳中石、王学仲等书法大家联合展览的作品集。惊喜之余,想到了十几年来艺术界的“热点”话题——传统与创新。通过集子可以看到,厉复友先生的书法作品与其他诸位名家相比,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面貌。但是因为众说纷纭的多了,反而成了人见人厌的问题。因为,现实的情况是,过多地纠缠于“问题”的争锋,就容易忽视艺术实践在这个问题上的推进。对于一个什么状态的艺术家来求传统和谈创新,也是要有所区别的。在这个问题上,厉复友先生是一个引人感兴趣的例子。
与我们常见的书法作品相比,厉复友先生的书法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的作品中,一个艺术特点显得尤其突出,那就是对中国书法艺术“造境”、“构成”、“墨分五色”的认识,这直接关系到了厉复友创作思路的选择和作品风貌。从他的一部分作品看,可知他的艺术追求与传统书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形式上,他似乎处于借鉴传统的状态,直接借用传统的艺术形式作画、立轴、斗方等等,所以基本上使其作品具有书卷气、文化气,作品也颇有整体感,这一点任何了解传统书法的人都不难发现。但在这之外,他的书法的突出特征是:尽力将书法艺术中的若干因素抽取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相对现在艺术观念加以发挥创造,这就使他的书法创作具有一种强烈的开放性色彩和自我性。
所以,面对厉复友先生的作品,让人突出的印象,就是对点与线、墨与笔,极致、大胆的对比运用。一谈到草书,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历史上卓有成就的“颠张醉素”,不过将他们的作品与厉复友先生的作品比较,差别还是很大的:其一,由于“颠张醉素”处于生宣未流行的时代,他们更多地是通过线条本身凌厉勾画,用比如走龙蛇的简略笔画来达到“草”、“简”、“快”的目的,并强调用笔同字体的有机联系,所以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服从于对客观字体的具体表现。而厉复友先生的书法作品,虽然细看还有内容、字体形象,但猛一看上去,似乎是抽象的,以水墨渲染作书有利于艺术家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进而有效地与传统表现规范拉开距离,但由于书法相比较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更加抽象,强调了粗与细、大与小之间对比的因素——不同层次的谈墨表现,靠墨的表现,使一幅作品的层次丰富起来,而在书法的法之上,增加了墨韵的画面感,在将墨韵的因素运用于书法的同时,有效地运用不同形状点子的对比,笔画粗细长短的对比,还有画面飞白与石墨的对比等等。他立足的仍然是中国传统书法的美学追求,只不过是现在化了。笔墨字形走出了客观对象的约束,更加富于表现性与冲击力。
其二,历代草书作品基本服从于古典艺术格局,即每一幅作品就好像是一个翔实、丰富、完美的小宇宙。而厉复友先生的作品,则超越了从古典主义书法到现代山水画所遵循的那种“完整”原则,向我们展示了具有现代构成色彩的艺术格局。具体地说,在他的书法中,已经将那种优雅的、讲究平衡的间架结构的古典艺术格局完全打破了,转而代之以一种较为表现性的艺术格局,这应该是他的现实之象与心中之象相互对接的结果。所以,他的这一创作追求,更加注重内心与情感感受的表达。
显而易见,厉复友将抽象境界与墨笔线条表达相结合的不倦探索,与当下的艺术环境有着内在联系。我们见惯了许多的创新,会跟急功近利相联系,而厉复友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毫无疑问没有时下普遍漫沿的追逐利益的浮躁心态。所以,总结他的书法艺术作品,可贵的是,既借助了传统的形式、法则,又没有陷入传统书法美学的泥淖,去盲目地追随古人、前辈。这样做至少有如下好处:第一,在图像盛行的当代社会,人们视觉之中所接触到的,是层出不穷的种种图像,常不满足于一般的被动的艺术接受,抽象化的处理方式,有利于观众参与艺术的再创造。因为画面形象的含蓄性、模糊性与抽象性,可使观众的感觉兴奋度得以加强,并使情绪活动在审美中获得自由的体验;第二,超越客观对象与传统书法种种笔画的处理方式,不仅有利于艺术家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情绪,也有利于艺术家创造出具有时代与符合个人气质特征的艺术面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