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水漫金山寺》
春节将至,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年画的情景。
那时,每到腊月,村里的大喇叭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忽然响起来:“社员同志们,供销社来年画了,供销社来年画了……”瞬间,这声音就传遍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年味儿就扑面而来了。
年画买回来后,家里会把院落、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新年画。
那时我还没上学,不认识画上的字。母亲告诉我,你看这画上,又有莲(花),又有鱼,所以叫连年有余。还有那替父从军、身穿盔甲、神情威武的花木兰。尤其是那幅在波涛汹涌的水中站在船上手持鸳鸯剑、指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的白娘子,她不仅威武,而且长的那么漂亮,虽然当时我还小,但心里却在偷偷地想,我长大后要是能讨上这么漂亮的媳妇就好了。
还有像连环画一样印在又脆又薄白纸上的《大闹天宫》刻板年画。用几十个小方格画讲述了孙悟空从出世到大闹天宫的故事。虽然这种年画的纸质和印刷远没有其他年画好,但它像小人书一样把故事讲得详细而生动。我常常坐在炕上从头看到尾,然后再兴致勃勃地出去到小伙伴们面前卖弄,给他们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到了“文革”时期,传统年画被说成是宣扬封建迷信、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遭禁,那时的年画品种单一,多为样板戏剧照。记得过年时,我家正面墙上贴的是一手高举红灯、一手拽着辫子,横眉冷对、正义凛然的李铁梅,左边墙上贴的是威风凛凛的杨子荣,右边墙上贴的是左手拨开芦苇,右手握着驳壳枪、双目炯炯有神的郭建光,这些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以年画的形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画又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刚开始以电影明星照居多,形式以日历画为主。后来风景、花鸟虫鱼、财神画儿也在市场中重现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装修越来越普遍,也不适合贴年画了,年画发展成印刷精致、豪华高雅的各种挂历,并作为新年的互赠礼品。
面对现代化的厨房和室内装修,我没有像我的父亲一样领着儿子到厨房去虔诚地祭拜灶神,也无法指着传统年画给他讲画中的故事。他们这一代人,再也无法像我们一样从年画中,品读春节的年味儿、民俗及文化内涵了。
晓根
来源:三晋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