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楷书都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是书法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常常使用的一种实用性书体。
但是,在众多楷书的学习者中,九成以上的初学者都会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往往把楷书写的死板、呆滞,匠气十足。
这实际上是楷书的历史特殊性决定的。
纵观中国书法史,五体书法(篆隶行楷草)中,楷书实际上是成熟最晚的一个书体。篆隶不必多说,先秦两汉时期就已经成熟,而行草书是魏晋时期,经由二王父子等众多书法家共同努力,达到了巅峰状态。只有楷书出现时间最晚、形成最曲折。
从汉末时期的隶变,到魏晋时期的小楷,再到南北朝时期的魏碑、隋代的墓志,最终,到了唐朝,才逐渐成熟化、法度化。而这一个过程,全部都发生在“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书体成熟之后。
这就意味着,楷书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篆隶行草”的基础上演变发展的,本身内部就有某些“篆隶行草”的因素在其中。当初学书法的人学习楷书的时候,因为本身就没有“篆隶行草”的基础,所以就必然导致他们的楷书天然的缺少了一种“篆隶行草”的先天“基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