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绘画史上,诸多名家都喜画牛。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曾说:“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绘画名家们的妙笔,既体现出牛的动作和神态,又表现了牛的品性和精神,令人赏心悦目。
近年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的牛题材佳作也不少,涵盖了绘画、陶瓷、玉雕、石雕等,尤以绘画类最具代表性。
潘天寿《墨牛图》
出自国画大家潘天寿之手的《墨牛图》,该画作于1928年,作者时年32岁,但作品本身的磅礴之气、厚拙之力以及泼辣笔墨足以令人惊叹。画中描绘群牛前行的情景,画面浑厚,三只成年牛均从身后而画,笔墨各有不同,奇崛、彪悍,中间牛身留白,对比鲜明。而作者在描绘身旁的小牛时,虚笔而就,形不具而神具,突出“护子心切”的意味。整幅作品线条遒劲,具有一种凝重古厚的意韵。特别是墨分五彩,浅淡渗透掩映,运用手掌涂抹的墨块,使描绘的牛形象生动,可以说这件作品代表了潘天寿指画的杰出成就。
吴湖帆《摹韩滉五牛图》
近现代海派绘画杰出代表人物吴湖帆的《摹韩滉五牛图》,作于1936年春,是该艺术家目前仅见的以牛为主题的长卷作品,在西泠拍卖2016年秋拍上以2645万元易主。《五牛图》是唐代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作品画有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都可独立成章。
《五牛图》历来被视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还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吴湖帆的《摹韩滉五牛图》不仅忠实地践行了古代绘画神完毕肖的摹古传统,也是他处理创作和鉴定关系的最好体现。
图中所绘五头牛从右至左缓缓展开,笔力劲健,线条流畅,敷色雅致,造型精准,于细微之处颇见精神,摹古而不泥古,笔笔都有己意。和吴湖帆画风成熟时期的作品相比,《摹韩滉五牛图》虽是一件临摹之作,但它忠实记录了吴湖帆师古之路上的点点滴滴,是研究吴湖帆早中期绘画的重要材料,且卷后的诸多时贤长题,更为它增色不少。
吴冠中《柳塘双牛图》
吴冠中《柳塘双牛图》,绘于1993年,画面中,如丝的柳条掩映下的河里游弋着两条水牛,一老一幼,一大一小。两条水牛侧着头,扑扇着耳朵,似乎正在聆听和倾诉。老水牛连绵的脊,在柳丝的轻拂和河水的涟漪里隐现。而它们悠长睫毛下汪汪灵动的双眼,与它们微微皱着的鼻翼,还有欲张还闭的嘴唇,甚至是舔着嘴唇的粉红的舌,让人觉得它们真是栩栩如生、动态十足。
赵少昂《双牛图》
类似的双牛图,还有岭南名家赵少昂作于1955年的《双牛图》和李可染作于1984年的《柳塘渡牛图》,分别是华艺国际(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和北京翰海2012年春季拍卖会的拍品,最终成交价为472万港元与368万元。
观赵少昂的《双牛图》,画中水牛敦厚的形态如两块巨石厚重稳定地占据着绝大多数的画面,可谓霸悍,气势撼人,构图虽然简单却充分反映画家深思熟虑的布局。作者将西方写实技巧应用于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中,兼顾中西,技艺高超,水牛的壮硕形态与主观内在的善性、灵气跃然纸上。整体造型准确,牛头、牛颈和牛背等处,皆能看出西方写实绘画中解剖学与透视学的应用,特别是眼睛的描绘,惟肖惟妙。
李可染《柳塘渡牛图》
而李可染的《柳塘渡牛图》则写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景,牧童急切地要把水牛牵过柳塘。画家用摇曳生姿的笔墨,绘出了激奋跃动的线条和生成浓淡相济的墨色。画面上,牛儿依然在不慌不忙地逶迤而行,牧童却已紧张到双腿夹紧、拳头紧攥的程度,这种戏剧性促成了观者的紧张和无尽的乐趣。李可染将这一切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态,令人叫绝。
徐悲鸿《牛》
此外,还要着重介绍一下徐悲鸿的《牛》。这件先后参加过2009年“春之歌——世纪悲鸿作品收藏大展”,以及2010年“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精品展”的画作,是徐悲鸿动物题材作品当中的精品。之后该作品出现在了北京保利五周年秋拍上,最终成交价414.4万元。
世人皆知徐悲鸿以画奔马驰名天下,然其笔下之牛亦意韵生动,别开生面。这件作品作于1943年,徐悲鸿当时居住在重庆盘溪。他在这件作品中描绘了低首的水牛,牛首低垂,体躯结实健壮,威猛中带有淳厚之态。一后蹄抬起,于耳后作瘙痒状,更是凭生趣味,显得情态憨厚、神气十足。尤其是他对牛眼的刻画更是生动传神,显示出徐悲鸿对于描绘对象性格、神情的细审之功。
牛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生活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无疑值得我们珍视。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