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8-06-11 00:00 来源:未知 作者:fab 点击:
次 |
|
元代李士行的《山水》轴(见上图)是一幅文人画。此图为绢本,墨笔,纵106.2厘米,横52.7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画面左上方有作者的题跋;“蓟正李士行遵道作于广陵寓舍。”元代绘画在吸收唐代、五代和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取消了宋代盛行的画院制度,兴起了文人画。元代画家注重师法自然,追求笔墨情趣,注重抒发情感。他们的画大多表现“隐居”、“高隐”、“小隐”、“渔隐”等内容.以“出世成仙”的态度表达孤傲的思想和远离世俗的人生态度;在艺术风格上,提倡高雅,追求“天真幽淡”;在理沦上,主张“抒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这些特点在李士行的这件《山水》轴中都体现得颇为明显。
通观这幅《山水》轴,取境开阔:远景峰峦叠嶂,烟雾缭绕;中景草木疏朗,山径通幽;近景小桥溪水,曲折有致、呈现出一派爽净清逸的自然景致。远处主峰耸立。直插云霄;四周群山相扶,浮云游荡,展现了山林阴霾的气氛。凹凸的山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虚实相问,于云雾深处义露出几抹淡淡的峰角,既亲切又森严,既真实又神奇。峰脚烟岚之处,有一清泉时隐时现。泉水在山峡中蜿蜒曲折地缓缓向前流淌,形成大片水域。在近景与远景之间,有一片横贯画面的乎远开阔的空阋,林立的石峦成为沟壑纵横的两侧坡岸。近景处有一座小桥把两岸连接起来,让人在这深山中看到了一些人工开凿的痕迹。从河流的对岸穿过小桥,顺着崎岖的山路蜿蜒而上,便可通向耶烟岚幽深之处。沿途的树木或疏或密地分布在山脚下、河岸边、山腰上。古人云:“山无云不灵,山无石不奇,山无树不秀,山无水不活。”此画有山、有云、有石、有树、有水,且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灵、奇、秀、活的统一。这云、这石、这树、这水,似乎告知观者在山谷中可以听到轻风徐来之音、树叶簌簌之声、鸟儿鸣叫之声和溪水潺潺之声。这里的自然物象,天然而平淡,透露出素雅的气息;又在寂静中焕发出生机,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画中那质朴的格调、超逸的意境,正是画家品性的写照和情感的抒发。此情此景,让人不难体会出画家避世离俗的意兴。然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恬淡景致,又让人感觉画家描绘的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而是“可游”、“可居”的优美之地。
《山水》轴主要采用“平远法”构图,辅以“深远法”,景物疏密有致、虚实相生,近、中、远层次分明,具有一种纵深感。画面布局平稳,山体虽高但不险峻,连绵起伏、平缓自然,风格淡雅工致,意境苍郁深秀。景物充实,然实中有虚,不至于让人感到迫塞。远景虚中有实,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此作笔法松秀含蓄。墨色变化丰富:远山以淡墨轻抹,云、水、天以留白法表现;山石多用披麻皴,以淡墨干笔皴擦;近处的树用浓墨描绘。以浓墨点笞,司见画家表现手法的丰富。远处那些疏密错落的苔点,实际是葱郁的树木和杂草,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此画中,画家以朴素雅致的墨色和松动的笔触,营造了一种沉着安静的氛围,体现了画家随意平和的创作心态。
李士行(1282~1328),字遵道,蓟丘(今北京)人。工诗文书画。幼承家学,师法赵孟頫、鲜于枢,擅画竹木和山水。山水画师董源、巨然,具有平淡之趣。其多描写桔木寒水,以表达自已远离世俗的人生态度。曾作《大明宫图》呈献给元仁宗,得元仁宗嘉奖,授予五品官。其代表作品有《古木丛篁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竹石图》轴,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