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书画研究 >
 

山静日长,国画里的经典美学

时间:2022-01-06 11:17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明末大收藏家卞永誉,博物通古,每评画,多有识见。他在评北宋范宽的《临流独坐图》时,认为此图“真得山静日长之意”。

这个“山静日长之意”蕴涵着中国艺术的一篇大文章。他突出了“静”在中国画中的地位。

黄公望说:“诗要孤,画要静。”这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

▲宋 · 范宽 临流独坐图 绢本淡设色

166.1×10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山静日长,历史上曾有热烈的讨论,它始于宋代唐庚(字子西)的一首《醉眠》诗。诗这样写道: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唐子西并不是一位太出名的诗人,但他这首诗却非常著名,它描绘的是艺术家期望超越的境界。

▲清 石涛 《山水十二帧页》

宋代罗大经写道:

“唐子西云: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

苍鲜盈阶,落花满径,

门无剥啄,松影参差,

禽声上下,午睡初足,

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

问桑麻,说粳稻,

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

归而倚杖柴门之下,

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

变幻顷刻,恍可人目。

牛背笛声,两两来归,

而月印前溪矣。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

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

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

但见衮衮马头尘,

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

他在唐子西的诗中识得人生的韵味,体会到独特的生命感觉,他以自己的生命来映证此诗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时间是一种感觉,阳春季节,太阳暖融融的,我们感到时间流淌也慢了下来。苏轼有诗谓:

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在无争、无斗、淡泊、自然、平和的心境中,似乎一切都是静寂的,一日有两日,甚至片刻万年的感觉都可以出来。正像元代一位诗人(郑元明)所说的:

懒出户庭消永日,

花开花落枉知年。

清代安徽画派画家程邃(公元1605-1691年),字穆倩,号垢道人,画山水喜用焦墨干笔,浑沦秀逸,自成一家。他是名扬天下的篆刻大家,融金石趣味于绘画之中,其画笔墨凝重,于清简中见沉厚。

▲明 • 程邃 山水册页

上海博物馆藏有他的山水册页,十二开,这是他84岁时的作品,风格放逸。其中一幅上有跋云:

山静似太古,

日长如小年。

此二语余深味之,

盖以山中日月长也。

这幅画以枯笔焦墨,斟酌隶篆之法,落笔狂扫,画面几乎被塞满,有一种粗莽迷朦、豪视一世的气势。这画传达了艺术家独特的宇宙体验。

表面看,这幅画充满了躁动,但却于躁中取静。

读此画如置于荒天迥地,万籁阒寂中有无边的躁动,海枯石烂中有不绝的生命。

▲明 · 程邃 《千岩竞秀图》 纸本水墨轴

29.5×22.7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由艺术家山静日长的体验,使我联系到中国画永恒感的问题。这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但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却又是具体的,是你只要细心体会就可以发现的。

这种永恒感其实是一种真实的人生感受,并非为哲学家所专有。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画家对永恒的追求,可能有很多画就读不懂。

倪云林的《容膝斋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云林生平的重要作品。此画的构图并没什么特别,是云林典型的一河两岸式的构图,画面起手处几块顽石,旁有老木枯槎数株,中部为一湾瘦水,对岸以粗笔钩出淡淡的山影,极荒率苍老。

这样的笔墨,真要炸尽人们的现实之思,将人置于荒天迥地之间,去体验超越的情致。

一切都静止了,在他凝滞的笔墨下,水似乎不流,云似乎不动,风也不兴,路上绝了行人,水中没了渔舟,兀然的小亭静对沉默的远山,停滞的秋水,环绕幽眇的古木,静绝尘氛,也将时间悬隔了。这可能就是永恒了。

▲ 元 倪云林《容膝斋图》纸本墨笔

立轴 纵74.2厘米 横3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云林在题钱选《浮玉山居图》跋中有诗道:

何人西上道场山,山自白云僧自闲。

至人不与物俱化,往往超出乎两间。

洗心观妙退藏密,阅世千年如一日。

山静日自长,千年如一日,这就是云林理解的永恒,永恒感不是抽象的道、玄奥的终极之理,就是山自白云日自闲,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心不为物所系,从容自在,漂流东西,就是永恒。永恒就在当下。云林有一诗写道:

逍遥天地一闲身,浪迹江潮七十春。

惟有云林堂下月,于今曾照昔年人。

他超越乎两间,感受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永恒精神。

▲元·钱选 《浮玉山居图》设色纸本

29.6×98.7cm 上海博物馆藏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今人该如何欣赏文人画? 下一篇:中国画的氤氲之韵
   
  特别推荐
书法5大坎儿,你能迈过几道呢?
山水画中“松树”的人文寓意
这幅作品,标志着“抱石皴”山水样式的正式确
中国画是什么?
中国画是“写意”不是“随意”
中国画的韵味
想画好国画,先搞清这几条
蒲华绘画的笔墨分析
中国画简要解读,花鸟画中“画面层次”的表现
静心感受米芾的用笔
 
  本月热点
日本知名动漫家的人气排名
凌霜飘逸,历代名家笔下的菊
真实与真情:画家韩安民作品欣赏
百万名画拍卖后竟销毁! 被隐藏
“印象派”的世界 您懂么?
震撼到你了么?全国四大书画造假
中国天价写实油画,大开眼界!
写实美女油画
犁春居书画琐谈
中国画新潮和中西文化交融大背景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