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伦勃朗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主页 > 书画研究 >
 

“收藏”的词性和词义

时间:2008-10-14 10:43 来源:未知 作者:fab 点击:
写作本文的时候,正值北京奥运如火如荼举办之际。这些日子国人天天象在过节。喜庆、热烈、亢奋,沉浸其间。每天的比赛令人眼花缭乱。开幕当天便有一篇报道,题为“梦想,从鸟巢起飞”。我在心里暗暗地思忖,运动员的胜利和失败,他们的奖牌和奖金,其实和我们并无直接的联系,我们为什么如此投入?因为竞技运动,本质上是肉体冲击、挑战极限的梦想,正是这种梦想给了我们无比的快乐。收藏的内涵是什么,也是快乐。
收藏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宫廷、官府、民间,数千年来乐此不疲。于是,有了唐太宗将王羲之真迹悉数埋入地下的历史故事,有了洛阳铲的产生,有了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数美丽的珍宝,以及象满天星斗一样多的收藏抢救她们生命的传奇。
在日常生活中,收藏爱好者们经常会问起:“你收藏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藏?”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词的词性不仅取决于语词的本身,更取决于语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句子一结构:收藏+代名词(什么),收藏是动词。句子二结构:动词(有)+收藏,收藏是名词。
所以,“收藏”,作为语词,它的词性,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作为名词,收藏使我们去寻求什么是收藏,收藏的本质和内容,或者说哪些东西是收藏,可以收藏,牵涉到作为收藏的物品。作为动词,收藏牵涉到我们怎样去收藏,如何去收藏,牵涉到作为收藏的行为。
世界上有非常职业非常专业的收藏家,如天津的张伯驹、海上的吴湖帆、苏州的潘家。但更有大量的收藏爱好者,如天天流连在京城潘家园地摊边的芸芸众生,数以千百万计的业余收藏爱好者。他们放弃了休息日的一切娱乐,象精算师那样一丝不苟地动用自己的眼光和心力,寻找自己心仪的“宝物”。当然,最后,只有极少极少罕见的宝物,剩下大量的一般物品,甚至如风一吹就散的砂子般的废物。笔者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能谈的也只是一个极为业余的收藏爱好者关于收藏的看法,或者学术一点,称之为“收藏”观。
先谈作为名词的“收藏”,也就是说,收藏的内涵是什么。我自己确定了三条:
一是有点价值的真正艺术家的艺术品。因为今天是个廉价的时代,大师、巨匠的帽子满天飞。挤掉水份,去掉泡沫,世上真正的艺术家其实已经如空谷足音那样地弥足珍贵了,遑论大师、巨匠。真正的艺术家,是时间、功力、才华、想象聚焦于一点的人类精华。收藏的艺术家作品当然是要“有点价值”的作品。这是一方面,今天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仿作、膺品满天飞,令人防不胜防。所谓有点价值的收藏品,必须是真品,此为前提。另一方面,艺术家的作品并不是签上他的名号,出自他的笔下,就天然有了价值。事实上敷衍了事的应酬之作、人情之作,并不在少数。当然,艺术家本身才具大小不一,有的终生如高山流水,一生创作车载斗量,却很少不入流的残次品。有的终其一生就那么几件让人看得上眼的。艺术创作是需要灵感和才情的,是需要进入柏拉图所描绘的那种“迷狂状态”的。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记载的太白醉酒、怀素醉酒、公孙大娘舞剑的故事。但艺术家也是常人,他不可能一提笔、一创作就自动进入“迷狂”状态。人一直处于“迷狂”状态,身理心理事实上是很难承受的。所以,大多数一生创作的艺术家,很少的时刻才会进入如有神助,灵感勃发,才思奔涌的创作状态。我看到过许多人物画的苏东坡水调歌头词意,但很少看到能画出月光如水之中苏东坡的那种旷达,那种洒脱,并且能通过结构,笔墨把东坡在那特定时空之中动作、肢体的节奏,美妙无言地表达出来的,当然还有那种微妙的诗意的气氛。程十发先生画怀素,竟然画空无一人的芭蕉林,那实在是真正的大匠运斤,“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没有怀素,胜似怀素。让千古怀素,活在空无之中,活在每个观者的想象之中了。从这个角度看,收藏其实不但是收藏艺术家有价值的艺术品,同时是收藏你自己的眼光、修养和艺术品位。
二是,在大自然怀抱中生成的天然的好东西。大自然千姿百态,万物皆备。收藏天然的东西,总能令你想到岁月的沧桑,想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千姿万态,想到漫过生命世界的时间。当这世界上还没有生命和蛋白质的时候,你拥有的收藏已经在天地    中慢慢生成了。在中国的收藏中,天然的好东西首先是石头。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观赏石、砚石、印石、玉石。一块上品的灵璧石,不仅皱漏瘦透,几乎每一方寸都是一张绝妙的山水画,而且叩之有声,是真正的“金振玉声”。那声音清脆悦耳,从远古传来,令你神思飞扬。一块形、色、质、文俱佳的彩陶石,你抚摸苍老而又润滑的石皮,你目睹如此变化无穷的斑驳如苔藓一样不动声色内看暗光的石文,你才会真正理解面对石头沉默背后天老地荒的诉说,想到《红楼梦》大荒山无稽崖下那块孤独的顽石,它因何要来到人间。红河水千万年的流淌触摸才成就了彩陶石的拙朴、浑厚、耐看。尤其是玉化程度高的绿彩陶,那种和温润结合在一起的暗淡的没有丝毫张扬的绿,真正让人看一眼就会生发出“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欣喜来。而一方未加雕琢的来自广东肇点的老坑端砚,更是质朴的一员不加修饰。浮云冻、鱼脑冻、玟瑰紫、火对捺、青花、冰纹,丰富多彩的石品浑然天成集于一体,仿佛将开天辟地时的浑沌呈现在你的面前。羊脂玉那白色的内敛、翡翠那青翠欲滴的华丽娇贵,一块俏丽如峰的树化玉,其实都是天地造化的结果。当你把一座非洲紫檀的雕象置于案前的时候,你其实已经收藏了她生长其中的那片深邃的莽林。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收藏自然藏品时候,万万不要求全责备。天然的东西总有瑕疵,那怕是精品、极品。世界上其实没有完美的东西。你收藏美丽的同时也收藏了她们的缺点。没有一点瑕疵的天然藏品,常常是不可靠的。就象没有一点缺点的人,是孔子说的“巧人伪人”一样。正应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了。更何况,瑕疵也有它的功能,比如“五彩钉”只有老坑端砚才有,“花生糕”只有寿山善伯石才有。这些瑕疵固然令人不快,但这些独一无二的瑕疵却成了最好的保证书。就藏石而言,外国人也有。但中西不同在于,中国人玩的气韵、趣味,是可变而捉摸不定的,更多属于心理和精神。西方人看重石头的晶体构成,是物理的几何的。《牡丹亭》中杜丽娘“一生爱好是天然”。收藏大自然生成的天然物品,某种意义上就是收藏大自然本身,收藏地壳剧烈运动的某一岩浆喷涌的壮丽时刻,收藏先于生命诞生的一段时空。当你把握、欣赏它们的时候,你与远古的日月星辰不期而遇,你在无意之间和你的藏品携手深入到了天地洪荒之中。而且大自然既是慷慨的,以她丰厚的生长养活了人类和一切生命。她同时是吝啬的,真正的精品微乎其微,你能收藏在大自然怀抱中生成的好东西,那是造物主对你的最大恩赐。
三是民间有特色的工艺品,对于文人士大夫认为不登于大雅之堂的民间工艺,我一直情有独种。一件泥塑、一张剪纸、一串榄雕、一方皮影,我都视若珙壁。它们质朴、粗头乱服,就象民间老屋瓦檐上的杂乱生长的野草,就象田野里无人照料不知名姓的野花,在风里雨里,自生自灭,几度枯荣,回黄转绿,有着民间泥土里朴素而没有文人酸腐的生动气息。就象晋东北的民谣《走西口》、《蓝花花》,就象陕北高原的响遏行云的信天游。我收藏过陕北老乡的剪纸,有一件《亲嘴嘴》。夸张、粗犷、变形地将青女男女的爱情炽烈大胆率真地表现出来。还有一函陇东的皮影人物造型剪纸,实在是简洁生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些工艺品,使我理解了中华民族生命的伟大之所在,理解了无名劳动者对文化的传大贡献创造,理解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究竟是人的生命的顽强创造了艺术,还是强悍粗砺色彩奔放热烈的民间艺术给了底层劳动者在严酷自然条件下顽强生存的勇气和力量。
所以,收藏民间工艺品,首先是收藏来自于民间和底层的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扎根于乡野的原生气息。其次还有二点,一是,我们不能不能预感到的担忧。随着一种其实非理性地满足欲望的“现代化”摧枯拉朽肆无忌悼的扩张,民间工艺正在迅速地失传。有许多民间的绝技后继无人,正在绝迹。二是即使不绝迹,工艺水平本身,尤其是其内含的精神气质,传承无方,急速地退化下降。有些地方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号下,把民间工艺变成外在于民间生活的摆设、点缀,批量生产出没有原始生命的伪民间艺术。三是,随着劳力成本的高速增长,真正优秀的民间艺术品将会成为代价昂贵的收藏品,令人望而却步。
在拙文《心灵的财富》中我谈到,“有各种各样的收藏观。大多数收藏者,是出于一种经久不衰的浓烈兴趣和爱好,每一件新的收藏都会成为他们凡俗生活底板上的一抹亮色;有的是出于一种文化积累的自觉意识和崇高使命,他们节衣缩食,甚至不顾身家性命,从战火和掠夺者手中将一件件瑰宝珍品抢救出来;有的秘不客人,为的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人;也有的是为了垄断、为了炫耀、为了一己私欲。比如魏晋丰富的石崇,又比如话剧《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的那个大老板,收藏名人、艺术家、球星,以自己的财富收藏活的生命,让他们与世隔绝,成为自己新的财富”。我不是收藏家,我是爱好者。收藏家有积淀深厚的专业知识,我没有。收藏家有自己专门的收藏方向,如张伯驹之于字画,郑振铎之于古书,我也没有。我只是一个收藏的爱好者。
作为动词的“收藏”,一个爱好者该怎样、该如何收藏。首先收藏是件快乐的事情,它和儿童戏一样,是玩,玩的目的是乐。自己玩,开心快乐。夜深人静,一天劳累之后,我会站在朋友们赠我的画前,久久驻足凝视,我欣赏画中的人物风光,欣赏笔墨、色彩造型构图,欣赏想象画家作画时的神态心情,体会画中珍藏的艺术家和我的温馨我心的友情。我会取出一方印章,久久把玩,辩认鸟虫书的繁复,望着印纽上可爱顽皮的辟邪那对尖利有力的爪子。大家玩,也开心快乐。三五好友,一杯清茶,大家传看,高兴时,随手送给前来的朋友,看着朋友告别时快乐的背影自己也高兴。收藏不是独享是共享,并不在于得失之间。收藏的快乐在于内心。诚如,王子猷雪夜访戴,“经宿至,造门不前而返。”答曰:“兴尽而返,何必访戴!”
收藏是一种境界界。最可贵的是自由的心态。我很赞成马未 都先生说的那句话,“不能把乐趣当成一种负担”。大千世界,好的东西多的是,不可能“万千宠爱集一身,”所有好的东西都归你一家之藏。收藏要随遇而安,因为收藏是一种缘。就以藏石而言,地球表层除了土就是石。一块冥顽的石头,从大山大谷中出来,置身于琳琅满目的奇石市场,一眼看中,带到家中,置于案中,朝夕相处,彼此天长日久,心灵感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多的石头,你凭什么收藏了它。你和它有缘。强扭的瓜不甜,强要的东西不会长久也不会好。作为爱好者,我所收藏的东西有不少都是和自己寻常工作、生活有关的寻常之物。在作家协会工作就收藏作家签名本,王安忆、陈村、赵长天、叶辛、陆星儿、巴老、夏衍、辛笛、柯录、陈伯吹······,在文化系统工作收藏说明书,朋友们新出版的画册小件字画,张桂铭、陈家冷、杨正新、俞晓夫、仇德树······我自嘲自己的收藏是“顺手牵羊”,不做“踏破铁鞋”的功夫,只期因缘际会的“得来全不费功夫”。有也成,没有也成。有时随手一放,日子久了,便也成了收藏。二十岁时一张首都革命师生大串联乘车证,正面是绿色的乘车证字样,反面是红字的毛主席语录。下面自己手写的钢笔魏碑体字迹:一二四师九团四营十六连。那是1966年等待伟大领袖接见前夕自己军训的番号。半个巴掌大的一方。还真不知道,偌大中国尚有几张否?收藏其实是没有什么功利之用的,好玩而已,快乐而已。如此的陈芝麻烂谷子,我还收藏着一些。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在我看来,它们保留了我青春的生命,甚至是年轻时的呼吸和体温。所以,我的收藏,没有一定的方向,完全是心血来潮,兴之所所致。但有一点,一段时间我收什么就学什么,从书本里学从朋友们的言说中学。每一次收藏,世界和文化就向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作为动词的收藏,现在正处在其天性异化的高危险期。这危险来自于过度的炒作,把收藏转化过度的投资行为,变为实现资本贪欲的又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一个市场走红的画家的一件作品竟然频繁出现在几个拍卖场上,膺品泛滥。有的一掷几十、几百万金,收了一批假画、假古董,还囤积居奇。又譬如那些十几年前还有点羞羞答答的中国的现代艺术,形迹可疑没来由的平步青云。在我看来,那些天价的作品其实已经物非所值,就象股票的虚高。它们不仅与艺术无涉甚至于艺术家本人也毫无相关。因为当年这些如今天价的当代艺术大都在万元上下浮动。年初就有一位上了封面的当代艺术家估价9000万美金的作品diantixia电梯下楼般地跌到600万。“黄金有价,玉无价”。收藏是无价的。这个无价,一是说真正的艺术品所包含的创造和积淀,是无法用金钱来估算的,但请注意,这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是一句美丽动人的‘谎言’。因为今天已经没有一件艺术“无价”了,大多数艺术品都在用钱的数目标榜着它的身份。二是说,艺术品其实是“一文不值”的‘无价’,因为它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功能和价值。,既不能吃,也不能穿。黄宾虹的山水,对于一个满头大汗的挑夫来说,还不如一块手巾管用值钱。后者可以用来擦汗,前者擦汗都不行,满纸的墨汁,把脸都擦黑了。请注意,这倒是事实。因为收藏是审美。审美本质上是没有功利的。
收藏不能功利心太切。功利太切,行家也会看走眼。我们一位藏石行家朋友,行色匆匆中看到一块珍贵的奇石,激动之下赶紧低价买了。到手五分钟就发现了破绽,一气之下扔进滔滔长江之中。昂贵的好东西并不多,廉价的好东西更是不可能。我看画看的不是市场价位,而是我的喜好。再值钱的我不喜欢,我也不要。收藏的是艺术,不是金钱。
真水无香,让收藏回到收藏的动词和名词的本意上来吧。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谁来关注“第三艺术群体”? 下一篇:如何提高书画鉴定水平
   
  特别推荐
这种字不露锋芒,也十分耐看!
练钢笔字有什么技巧?
中锋取势,侧锋取妍,书法会用锋,作品才高明
八大画派花鸟画PK
谈中国画的“气”
20个中国画欣赏的高频术语
中国画的真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书法要写出味道,才叫好书法!
行书如何写,抓住主笔,剩下的就好办了
书法,靠什么打动人心?
 
  本月热点
日本知名动漫家的人气排名
凌霜飘逸,历代名家笔下的菊
真实与真情:画家韩安民作品欣赏
百万名画拍卖后竟销毁! 被隐藏
“印象派”的世界 您懂么?
中国天价写实油画,大开眼界!
写实美女油画
震撼到你了么?全国四大书画造假
中国画新潮和中西文化交融大背景
犁春居书画琐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