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书画研究 >
 

中国当代绘画的误区

时间:2008-12-31 14:56 来源:未知 作者:fab 点击:
 中国当代绘画是伴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的进程,艺术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写实主义的架上艺术而言,当代架上艺术,在价值取向上转而注重从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切入现实。而艺术家的创造也不再以艺术内部的观念问题为主要动力,而是针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语言、风格的独辟蹊径为主要动力来表达他们对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的深层关注。显然,中国当代绘画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吸收了装置、影像等多种新艺术形式的有利因素,完成了自身的转化。在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并呈现出它无限的活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它也呈现出一些消极的因素。产生这些消极因素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无论何种原因,其导致的结果都是极其严重的,都将影响当代绘画的健康发展。

       1、借鉴的误区


       由于西方是当代艺术的发源地,它必然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价值因素。然而关于这种借鉴学习是需要建立在深入学习和了解的基础之上。恰当的学习是为成功的借鉴,而不恰当的学习则为抄袭或者模仿。细心的人们会很容易在中国当代绘画中找到西方的原始版本,暂且不讨论他们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作品而言,这是语言运用的一个误区。西方无论在文化传统到现实生存,抑或是视觉经验上都与我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我们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和借鉴就不能把作品中的某个因素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价值拿来为我所用,而应该是把它的整体价值作为学习的对象。孤立地把某个因素拿来,势必导致绘画作品的“失语”现象(即作品的观念无从传达)。


       2、片面的选择


       对于本土生存状态和文化内涵中语言因素的提炼同样需要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比如我们的画面要传达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但这种状态必须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共有的形态,是某一层面共性的体现。如果,随便从大街上提取一个人,反映他任意时刻的一个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仅仅代表其个人,那么画面的解读者,也就是观众将无从获取信息,也就无法解读作品所要传达的观念。这也就成了语言运用的另一个误区。因而艺术家在运用语言进行创作时要注意所提取的语言因素:形象、符号乃至物品的内在含义都必须具有大众共享的特征,这样的语言要素才能确切地传达艺术家的本意。而避免“失语”的无奈。


       3、自我的放逐


       这种症状从本质上看似乎更加严重。且不说其背后隐含的是西方新殖民文化的诱导,还是名利场的作怪,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语言的运用并非为艺术家的思想传达服务,而把语言运用本身作为目的,以建立一个“新的”或者是容易被人记住的,抑或是带来视觉冲击的图像为目的,以期快速获得名利场的虚荣。这牵涉到艺术家自身的素质层面,需要艺术家予以更高的警惕。


       针对上述症状,我们不难发现其关键在于语言的运用无法与之观念相匹配。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简单地从语言的运用单方面入手就可以解决,而必须从观念和语言两方面入手,“两手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简单说来,艺术家必须从个人经验和自身生存环境出发,形成个人化的语言风格及图式,才能防止“失语”现象的产生,实现他们作品的观念传达。


       4、立足“大众”,解决观念空洞化问题


       针对中国当代艺术中出现的艺术家常常找不到确切的切入点,以自己假想的“重大问题”作为观念,从而导致了观念空洞化问题和作品的不可解读性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艺术家不能真正立足“大众”,做到从大众中来。中国当代艺术要真正进入公众领域和公众生活,不仅要求艺术作品要与公众的生存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还要求艺术作品必须具备可解读性。鉴于以上两点要求,艺术家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深切关注公众共同的生存经验,从中提炼出相关的艺术观念与表达方式。这种艺术观念应当是以提问的方式而非企图扮演一个先知,对某一问题做出解答。这就会在无形中,增加了公众解读作品的难度。而针对表现方式,艺术家也需要为公众留下位置,使得观众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去创造意义。这样艺术在进入大众的同时,大众的边缘性与下层性也往往为艺术提供具有文化意义的思想与价值。使得艺术家能在当代生活中寻找出真正具有文化针对性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艺术家在从事创作中常常出现的强行将自己想象的,认为重要的观念问题加到作品中,造成观念的空洞和不可阅读性。


       5、立足个人经验,有选择地运用大众文化,有效地借鉴西方艺术成果,实现个人化语言的转换


       我们应当看到大众文化与公众生活的密切关系,也是大众认识世界的方式,因而它必然体现了一种社会性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最可贵的深刻了解大众诉求的切入点。但是也正由于它是满足大众欲望的文化现象,里面必然包含着一些腐败现象,对于这些,作为艺术家我们应当有所警觉,并对其提出批判。


       对于西方的艺术成果,我们应当看到它在把大众文化与艺术的联系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也应当看到西方当代艺术是在它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我们不能盲目“拿来”,而应当更多地从艺术家是如何处理艺术与大众的关系入手,有效地借鉴其形式,从个人经验和生存环境出发,体验中国的当代情境,只有对这两者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摆脱语言与思想脱节的问题。


       由于语言的运用不恰当而导致绘画作品的“失语”现象是中国当代绘画中呈现出消极性的一个方面。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它的根本原因,结合自身问题,认真研究,切实地与观念相结合,对语言进行合理运用,就可以有效抵制这些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使我们的当代绘画更健康地成长,呈现出更鲜活的生命。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行为何以成为精神的艺术 下一篇:解读“中国气派”与“国家形象”
   
  特别推荐
书法5大坎儿,你能迈过几道呢?
山水画中“松树”的人文寓意
这幅作品,标志着“抱石皴”山水样式的正式确
中国画是什么?
中国画是“写意”不是“随意”
中国画的韵味
想画好国画,先搞清这几条
蒲华绘画的笔墨分析
中国画简要解读,花鸟画中“画面层次”的表现
静心感受米芾的用笔
 
  本月热点
日本知名动漫家的人气排名
凌霜飘逸,历代名家笔下的菊
真实与真情:画家韩安民作品欣赏
百万名画拍卖后竟销毁! 被隐藏
“印象派”的世界 您懂么?
震撼到你了么?全国四大书画造假
中国天价写实油画,大开眼界!
写实美女油画
犁春居书画琐谈
中国画新潮和中西文化交融大背景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