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8-12-31 14:56 来源:未知 作者:fab 点击:
次 |
|
熔铸中国气派 塑造国家形象
中国美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终于解开了人事的谜团。业内对于人事的安排比较敏感,因为它关系到很多方面,既有个人的,也有团体的,更有事业的。任何一种安排都会有一个合理的说法,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张三、李四并不重要,而持续了几个月的猜测和议论,实际上就是三天的时间即见分晓,尽管其背后有一段时间的斟酌和胶着。美协的关键问题是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问题,当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诉求和不同的目标,本次全国代表大会以“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为核心内容,并以此作为推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显然这是针对五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而提出的。
过去在谈论民族化问题的时候,曾经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作为民族化的主要体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批画家为此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为20世纪美术史贡献了一批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代表性作品。吴长江在本次会议上所做的题为《熔铸中国气派 塑造国家形象 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的工作报告中所谈的“中国气派”,已经脱离了民族化的具体指向,而是将“中国气派”演化为“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与社会发展相应的理论贡献。近年来,因为国家的强大,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重视和关注“国家形象”,就是在提高软实力这一时代诉求的核心内容中寻求具体的目标。没有一个健全而崇高、丰富而精彩的“国家形象”,就没有文化和审美的感染力,也缺少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更失去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也就谈不上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控制能力。因此,“国家形象”在国际间的认可程度,则是软实力的集中表现。那么,当代中国美术的“国家形象”应该是怎样,又该如何去塑造,则是一个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无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当下大美术、大社会的实际状况下,完成这一时代的使命仅仅依靠美协是不够的,而全社会如何在共识和协同中前行,又是另外一个社会化的问题。
面对现实的状况,问题的提出有可能是基于“国家形象”的不明晰,或者是“国家形象”的不完善;也有可能是基于“国家形象”的不正确。因为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中国当代艺术所反映的“国家形象”,除了与国家政治制度相关的经济上的吸引力之外,其文化价值的感召力以及国民形象的亲和力,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虽然很多作品运用了中国元素,并把中国元素作为一个重要的卖点,却根本谈不上中国气派。相反,通过扭曲的“国家形象”,使艺术成为国际间为外国人控制的一种超级的雷曼股票,实在也是一种嘲讽。
“国家形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具体的美术作品来谈抽象的“国家形象”是很困难的。只有树立起一个与时代发展相应的新的价值观体系,才有可能将中国气派作为时代的骄傲。只有梳理出一个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文化主流,才有可能将“国家形象”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一“国家形象”所依靠国家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审美体系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才有可能释放出无形的影响力。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