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其昌奇峰白雲圖
说到笔墨,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的杂言上“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通过阅读书籍,知道一幅画之所以有它的价值存在,它之所以比自然界的山水更具有审美的意义,就是因为笔墨的精妙。在山水作品中,好的笔墨能够承载文化气息,文化的修养和境界。因此,笔墨和人文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笔墨不单是一种纯技法层面的东西,它承载着文化人的一种文兴,好的笔墨能够传递这样的信息。所以,笔墨对于山水画始终是一种追求,始终是山水的价值所在。

董其昌春湖煙樹
一、笔墨有淡
对于每一位画家来说,任何浓烈的色彩都会让人们视觉接触过多而产生厌烦,而平淡的“淡”却是无止境的,即便是“淡然若无”,似乎是淡到极至,也会给人带来别样的美感。在山水画中,士大夫们崇尚自然,追求宁静典雅,用中国特有的毛笔和墨在宣纸和绢上按照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创作,绘制出的作品因艺术家的学识和修养体现出自然而然、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也即是笔墨有淡。

董其昌仿倪瓚筆意
董其昌强调的“淡”,包含了两点:其一是对人生的追求和对艺术的表达,这就是“意淡”;其二是这种人生态度和艺术精神相对应的艺术形式,此之谓“墨淡”。董其昌的画风清淡,长以草书入画,绘画作品强调写意的效果,注重对用笔和用墨的推敲,成为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玄宰的绘画也是从“摹古”开始的,其画作经常在题识中标明为临仿宋元某家画法,虽然处处讲究摹古,但是并非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脱窠臼,自成风格。在他不断的临摹和总结中,绘画进入了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的境界。

董其昌 《青弁图》
董其昌的《青卞山图》,有极高的艺术造诣。这幅立轴画,是为仿董源的用笔,完全从笔墨形式上把原来充满真实文化内涵的画面,抽象成为一个独特的形式结构,让人体会到笔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表现力。








董其昌 秋兴八景
他的《秋兴八景图》,运用小青绿的创作手法,画面让人感到非常的明净。这种画面形象与他在书法上追求“淡意”的效果是等同的,因为他个人作画喜欢讲究墨色自身的色彩,不掺杂焦墨、宿墨,笔笔分明,表现了他下笔时清晰的思路和想法,以及他对用笔使墨的高度敏感度。明末朱谋垔编《画史绘要》评:“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处于儒雅之笔,风流蕴籍,为本朝第一”。最终,深谙古法的董其昌终成一家,形成了“用笔洗练,墨色清淡”的个人风格。

董其昌石磴飛流
二、笔墨有道
中国画是一种精神劳动,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源于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道”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是混沌和差别的统一。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法则。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主张我们去适应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董其昌霜林秋思
董其昌的绘画诗文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老、庄思想的影响下自然美为画家们所重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山水的独立美被发现出来,出现了独立的山水画,往后,感悟自然,远离世俗,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明末董其昌,他最初作画是以师法古人为主,从唐代到明代绘画名家的作品,他都一一临过,久而久之,对山水画的技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自己也坦言说:“岂有舍古法而独创者乎”。认为:“画中山水位置皴法,皆各有门庭,不可相通。惟树木则不然,虽李成、董源、范宽、郭熙、赵大年、赵千里、马、夏、李唐,上自荆关,下遗黄子久、吴仲圭辈,皆可通用也”。他在画禅室随笔中说:“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生,皆为山水传神矣。”这些也告诉我们,无论以后我们怎样创作,都离不开大自然的神奇造像,离不开我们的自然生活,我们应该从生活中感受、观察和思考,调动我们的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迎接大自然。

董其昌煙樹茆堂
三、筆墨有妙
历史上,山水画的技法有很多,例如,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勾、皴、擦、点、染,黄宾虹的五笔七墨法。这里的趣味不单单是指用笔与用墨本身,而是指通过用笔、用墨来抒写个性、表达情感的趣味,即笔墨有妙。

董其昌泉光雲影
笔墨的妙趣,即笔墨的个性抒写重于表现物象,笔墨重于蹊径。董其昌一生都在提倡文人画,提出王维是文人画的始祖,并树立了绘画批评的标准。认为用笔要有“士气”,要不入“画师魔道”“绝去甜俗蹊径”。认为笔墨的精妙有味比笔墨的表现力更为重要。失去了笔墨,“不必议其画矣”。他说:唐人“工”而不“畅”;董源“结”;北宋“雄”且“犷”;元人“风雅”且“佻”;宋人有“骨力”且“结”;元三家(黄、王、吴)尚有“纵横习气”,他要以生、秀、真率去力矫他所认为的前人的不足。因此,他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使笔墨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使笔墨的组合成为单独的审美客体,使笔墨的精妙和趣味成为画面的中心,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他凝神捕捉山水内在的精神,省略次要的东西。他笔下的山水,笔墨不仅优游自然,沉着痛快,与自然表现融洽,还有超越于它所表现的形象之外的趣味。所谓“胸中丘壑”“笔底烟云”成为他的画面追求。他笔墨的精妙,使不同喜好的人可以从中得到各自的享受,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董其昌葑涇訪古圖
四、笔墨有境
笔墨意境是中国画意境的基础,一幅好的山水画必然要有意境,耐人寻味。南齐画家谢赫的“六法”中第一条就曾说到气韵生动,可见国画中意境的重要性。可是气韵生动并非云烟雾霭,而是要注重绘画中笔法墨韵的掌控。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境,追求意境,意境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

董其昌青山倚艇圖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董其昌的山水意境就是借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景”,并依托心中的构思来纵横驰聘,最终创造出心中的画面。如他所说:“画家以古人为师,以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他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的宏论,以达到“出于自然而后神”的境地。他的“读万卷书”实际上是“读万幅画”,捧着古代大师们的艺术、章法、笔墨不放,用古人的艺术来核对自然,以某某几家的山水画去套现实的景物,但他的作品不受前人所拘束,表现了自家的经验、感受和意境,他画面的内容是“自然如画”。他画中的意境,是通过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在笔墨的经营中,笔墨初始,气化万象,经过董其昌自身修养、情绪、状态的影响,产生出品位、味素不同的笔墨形态,笔墨形态各异,笔墨意境也呈五彩缤纷状,形成不同的美感。山水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写自然山川来表达思想感情,让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