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再强调“作书须提得笔起”,今人点评习作也常有“笔未提起”之语。
“提得笔起”并非仅指作钩挑之时,而是能在更大的时空范围里,以“写空”“射空”“烟感识字”的状态来运笔。
赵孟頫
“写空”是吊着笔挥运。
笔是有重量的,如任其自然落在纸上移动,会形成一定粗细的线条;若想让线条更细,就要给笔一些向上的力量;有时即使想让点画稍重,也不是向下按笔而是将其高度略微降低。这如同起重机让吊起的重物下降时,仍在向上给力;这就是“提中有按,按中有提”。
董其昌书画题跋
“射空”是做弹射、抛掷、腾跃一类的动作。执笔极松,手指一抖,令笔头有一丝被抛出的惯性,笔锋像打响鞭的鞭梢一样极速往复。
米芾笔法
还有笔锋着纸前的空中盘旋,古人称之为“取势”,亦即让笔毫着纸时有一个适当的速度和角度。它对起笔处的墨迹效果有重要影响。
图片来源:《“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其实很简单》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详文
提得笔起的关键不在认知而在功力。
臂指如铁石,不需将笔实实地搭在纸上也能保持其稳定,才能“写空”即用笔如锥。弹跳和打笔之难在于留驻,“纵得出”与“擒得定”应紧密相连于一个笔画之中。西汉毛亨有训“发矢曰纵”,不能在快速运动中精确地制动、悬停,便成了胡斫乱甩。
原题:《笔法两题》
作者:曲国良(节选自《书法》杂志)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