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书画研究 >
 

从时间顺序和流派传承简单了解中国花鸟画

时间:2023-06-14 10:27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在中国传统绘画里,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大都通过花鸟类的题材表现出来。历代的画家们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悟寄情于花鸟之中,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用画笔将身边这些点点滴滴凝固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流传下来。

它们题材多变,风格多样,笔墨随意挥洒,不囿于客观形象的束缚,直抒胸臆,处处流淌着诗性的美学。

花鸟画的萌芽与形成

花鸟画最早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陶器和玉器上一些稚拙简括的动植物形象,此后在青铜、玉器、漆器等各种工艺美术中,鸟兽题材都是主要的装饰元素。

但无论庄严神秘的商周青铜纹饰,还是灵动变幻的汉代瑞兽图案,抽象的装饰性是此类花纹的主流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汉代以来西域传入中原的动植物图案影响,开始出现独立的花鸟画艺术萌芽。

唐代国力强盛,发达的园林建设推动了花鸟画的发展。同时较为写实的动植物形象广泛流行,取代了传统的装饰意味较强的几何纹样。

△唐代 韩滉 《五牛图》

花鸟画的成熟

花鸟画技法在五代时已十分成熟,涌现出以西蜀黄荃、南唐徐熙为代表的两大花鸟画派,形成富丽精工和淡然优雅的不同艺术风格。

△五代 黄荃《写生珍禽图》

宋代设立宫廷画院,绘画艺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花鸟画追求整饬、工致、富丽的效果,皇家“富贵”风格一枝独秀,统领北宋花鸟画坛近百年之久。

△宋 赵昌作品

△崔白《双喜图》

宋代中期以后,徐熙野逸的画风在文人士大夫中得到回响,进而激发了文人画的出现。

△宋 林椿《果熟来禽图》

△宋 赵佶《桃鸠图》

花鸟画的变格

元代是花鸟画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花鸟创作继承了宋代院体工笔设色的传统,但变工丽细密为清润淡雅,作风愈趋文秀澹然,意境更为亲切浅近。如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等;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图》

另一方面随着文人画的兴盛,其观念和技术深刻影响了当时的花鸟画,从题材的选择到色彩的变现都提倡素淡清雅。工笔水墨花鸟作为一个崭新的品种异军突起,水墨的竹石、梅、兰成为独立的绘画品种,出现了专门的画家。

花鸟画的革新

明初宫廷花鸟追摹南宋院体富贵工丽的作风,而尤其注重花鸟动感及宏大背景的表现,风格更为堂皇豪放,并进而发展出笔墨简纵的水墨粗笔画法。像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等;

△ 明 林良 《双鹰图》

文人画领域受元代影响,水墨兰竹发展迅猛。至明中期,沈周为首的吴门四家以草草逸笔描绘风格简淡的水墨花鸟,开文人写意花鸟之先河。

清代是写意花鸟画最为发达的时期,画家更加追求笔情墨趣,在风格技巧上争奇斗艳。清代恽寿平、朱耷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近代吴昌硕绘画上最突出的成就是他的写意花卉,作画往往由画幅中间落笔,构图也迥异于前人,这些使他的画作既极具古意又极具现代感。白石老人继承了八大山人的精髓,他的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又比八大山人更多了些民间趣味。

△吴昌硕《松梅图》

△齐白石 《牵牛葫芦图》

这些传世的花鸟画作在表现画家个人情趣的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们对美德理解和认知。

他们把对生活的态度寄情于身边的梅兰竹菊、花鸟鱼虫等映像上,以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并流传于世。因此,这些传世的花鸟画作,也成为各时期社会审美倾向最真实的体现。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国画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下一篇:什么是齐白石“衰年变法”?
   
  特别推荐
高手临帖的七道锦囊
会留白才是真境界
洗毛笔的讲究!
怎么判断你的毛笔该换了?
画国画不会用墨?怎么样执笔才算是正确?
中国山水画的临摹技法
中国画画山石技法
粉色牡丹花画法步骤解析
书法最忌死板,此文让你的楷书更加灵动!
书法有气韵,才有美感!
 
  本月热点
日本知名动漫家的人气排名
凌霜飘逸,历代名家笔下的菊
真实与真情:画家韩安民作品欣赏
百万名画拍卖后竟销毁! 被隐藏
“印象派”的世界 您懂么?
震撼到你了么?全国四大书画造假
写实美女油画
中国天价写实油画,大开眼界!
犁春居书画琐谈
中国画新潮和中西文化交融大背景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