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途径。古代画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临摹对于学习山水画来说,无疑是掌握其独特的笔墨、造型、结构、章法、意境等艺术形式和规律的最佳捷径。

吴石仙 春溪新绿
吴石仙(1845年-1916年)名庆云,字石仙,后以字行,晚号泼墨道人。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中国近代海派画家。
吴石仙擅山水,山水气势雄厚,丘壑幽奇,初不为人重,既赴日本归,乃长烟雨法,墨晕淋漓,烟云生动,峰峦林壑,阴阳向背处,皆能渲染入微。故其晦明之机、风雨之状,无不一一幻现而出,此盖参用西法,别出机杼,故在当时有耳目一新之感,尤为沪上粤商所喜。
《春溪新绿》临摹步骤示范
一、炭笔定位
炭笔定位就是在毛笔落笔前,先用炭条确定整幅画面各个部分的位置,比例关系要准确。用炭笔画出主要山石、树术、景物的位置和结构关系,用线要准确、简练。定位可使临摹作品的位置和比例得到保证,不至于比例失调。↓↓↓

二、骨法勾勒
勾勒是用墨线勾出物体的形态、轮廓、结构、纹理等。勾勒是临摹中最关键的一步,顺序一般应由近及远,先画近景树石,再画中景山石,最后画远山。勾线时要注意表现内容和笔墨的运用,要尽最忠实于原作,注意体会用笔轻重、曲直、方网、浓淡、虚实之变化。↓↓↓

三、皴出明暗
表现物体内部结构、质感、山石纹理及明暗关系的用笔称为皴。皴法在山水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人创造了许多不同的皴法。皴是临摹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皴可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明暗,使景物更有立体感。↓↓↓

四、擦出苍厚
擦是为了加强物体的质感,加强笔墨之问的关系,皴后用笔细细地擦,使山石苍茫。擦可使笔墨融为一体,增加山石厚度感和苍茫感。皴、擦一般不分开,可边皴边擦,也可皴完再擦。但要注意,擦不能代替皴,更不能破坏皴。↓↓↓

五、点出苔点
点苔可“助山之苍茫”,“显墨之精彩,有醒、接、补、分、连、断、加等作用。苔点为圆点,也可点扁圆点,用墨要重。点苔点要注意位置和疏密关系,不可点得太多,否则会影响画面。↓↓↓

六、画面染色
染色是在水墨稍完成后进行,根据临摹作品,可分为浅绦、青绿、重彩和淡彩,不同的设色要遵循不同的染色方法。对临作品的染色,一般要根据原作品的色彩进行。↓↓↓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