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末年,铜价剧涨,民间毁制钱为铜现象日益严重,市面一度出现钱荒,为救民间钱荒,满足市场需求。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率先在广东开铸铜元,按币面纪值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与银元换算有“每百枚换一圆"(十文)铜元,“每二百枚换一圆”(五文)铜元两种;第二类与制钱换算有“每元换制钱十文"(十文)铜元一种。这两种铜元铸发后,商民乐用,市间畅行,各省纷纷仿铸。

安庆造币厂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开铸,至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北伐军占领安庆停铸,前后二十四年断断续续铸造有五文、十文、ニ十文三种面值的“安徽省造・光绪元宝”、“皖字・大清铜币”、“中华民国(安徽铜币)开国纪念”、“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及徐世昌、倪嗣冲等纪念章十多亿枚。其中珍品、精品荟萃,在全国各铸币局中都首屈一指。

1.孤品安微铜元:正面上为“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紀念”・中间有一实心花,珠内有“安徽铜币”,两侧有“当十”二字。背面有“九星”图案,实为十八星,外有九角星,内有九颗星、分别代表十八个汉人居住的省份,拥护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此币为中华民国元年铸造的开国纪念币。属中国铜元大十珍之三存世仅有一枚,为香港藏家珍藏。

2.珍品安徽铜元:正面上为“安徽省造”,下有“每元当制钱十文”,中间有一方孔、珠圈内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一条水龙。此币为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四月安徽铜元局试铸币,据有关资料记载,此币存世仅二十枚左右(安徽省博物馆藏有一枚),属中国铜元小十珍之一,极为珍贵。

3.精品安徽铜元:正面上为“安徽省造”,下有“毎元当制钱五文”,中间有满文“宝皖”二字,珠圈内有“光绪元宝”。背面有一条坐龙图案,此币为安徽铜元局试铸币,虽有资料记载,试铸的五文币有7060枚,但中间为“宝皖”二字的极少见,较为珍贵。

4.精品安徽铜元:正面上为“安徽抚提部院诚”,中间有一“奖”字,背面有一条坐龙。此币为安徽巡抚诚勋上任后,专用作奖赏部属而铸造,虽近年钱币刊物有多篇文章介绍此币,但赝品较多,真品少见,较为珍贵。

5.精品安徹铜元:正面上为“安徽省造”,下有“每元当制钱二十文”,中间有满文“皖安”二字,珠圈内有“光绪元宝”,背面有一条坐龙。此币为安徽铜元局试铸币,较稀少,颇珍贵。

安徽铜元局辖属安庆造币厂,除铸造有上述珍稀流通铜元外,安徽都督倪嗣冲上任后,还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铸造了正面为“倪嗣冲”头像,背面为“安武军纪念”及正面上为”中华民国九年”中有“倪嗣冲头像(图17-7),背面为“安庆造币厂・徽章”的两枚铜质纪念章,也较为珍贵。

安武军纪念
为什么安徽铜元珍稀品较多?这与安庆造币厂铸币历史、铸币文化、铸造工艺、技术有关。据(安庆市金融志)记载:“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年5月)四月,院省奉旨在安庆东门诚内成立安做银元局,同时筹建安庆造币厂,翌年三月十三日开铸银元”。又据(安庆金融志》引自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四月ニ十三日上海(申报)记载:“民国二年四月,皖都孙敏筠委吴藩为币局(实为安徽铜元局)局长,并筹备重开银元、铜元,以周转市面”。

再据(安庆钱币)载:“吴到任后即派造币厂厂长李国杰,专程赴上海购回原料铜1000吨,很快恢复了铜元生产”。这些资料都明确记载,虽然省直属行政管理机构一安徽银元局、安徴铜元局、安徽制造局几次变更,但生产厂家一安庆造币厂从1897年至1926年的二十九年间,虽然中间续停续铸,但技术人员及局厂房屋,还有部分设备始终留存,这就为铸造精美的安徽珍、精品铜元,奠定了历史文化及工艺技术的基础与技术骨干的保障。(文章选自相关书籍图片来源于《安庆钱币》)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