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来袭,艺术市场上受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周京新、丁方两位著名画家的回答是:当代艺术。在12日晚于南京清凉山养墨堂举行的艺术会话上,两人称,在最近的很多拍卖场上,当代艺术作品都消失了,金融风暴给那些一度卖得比古代艺术品价格还高的当代艺术品“当头一棒”。
高价当代艺术神话破灭
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以及近期嘉德、保利等拍卖行的调整,似乎都暗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式微。今年春拍,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1号》曾在香港苏富比拍出4736.45万港元,而秋拍中,同样级别的《血缘:大家庭1号》却仅以2306万港元成交。业内人士断言:中国当代艺术的“滑铁卢”已到来。南大美术研究院教授、著名油画家丁方也证实了这种走向,他的一位朋友在南方每年都参加一些拍卖会,“才打电话给我,说拍卖场中,当代艺术已经消失了,古代的还在卖,当代的已经不见了,无影无踪了。”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油画家周京新则对“在此之前大量投入的藏家”表示同情,“他们这次学费交得比较大”,他说:“上个世纪初就碰到过这种情况,有的就是捂在手里,估计到现在也基本上烂光”。不过,他也觉得“这是好事,可以让大家冷一冷……大家可能相对理性一些”。
下半身写作的图形展示
当晚,现场的主持人、收藏家吴维超言辞激烈地直斥一些“丑化中国人”的当代艺术是“汉奸文化,走狗文化”,对其在艺术市场上的走软表示出“罪有应得”的痛快感,他说:“媒体都在报道,打对折卖都没有人要。”
经常在国内外行走的丁方揭示了这些作品大行其道的“窍门”:“很多当代艺术品,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能否作为当代艺术,主要是以能否参加国际上的展览作为标志,如果不能参加这些展览就不算当代艺术了。所以国外的一些展览准入证是谁给?由谁定?据我和很多朋友观察,20多年来,外国一些策展家对这些入展品是有规定的,一般都是一些形象比较差的,丑陋的,但是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性的,感官上能刺激人的。描绘的都是血啊,或者身体的变态、变形,感官上很刺激人。这实际上就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标准。实际上西方社会普遍的对中国的一种反感,和中国当代艺术的输出是有关系的,难逃干系。国外的展览上面,主流都是这些光头形象,龇牙咧嘴的,木讷的,傻子,里面透露着一种暴力倾向,流氓情怀,座右铭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嘛”。他忧心如焚:“我们现在有很多当代的艺术家就是下半身写作文化的图形展示。怎么恶心、怎么难受就怎么来。不暴露不过瘾,不伸舌头不过瘾。目的是要引起外国人的关注,中国人关注不关注不在乎。这个问题很大,你不要把未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透支了,因为艺术品不是消费品,买了不会轻易烧掉的,放在那儿就是一个印记,然后我们的后代要承受这个文化的印记。”
丁方和周京新最后还提醒收藏家,虽然西方人会给比较高的价,“但是西方人最后还是想卖给中国人,最后接盘的还是中国人。不管中间谁举牌子,最后举牌的一定是华人老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