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圈一直有“捡漏”之说。捡漏——讲得明白一点,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或藏品,而卖家却往往是不知情的。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漏”一件价值颇高的东西可谓天大的乐事。
但捡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具备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眼力才可能企及,刚步入古玩行的人就想捡漏,机会几乎等于零。初涉收藏圈的人应该要用平和的心态来玩收藏,不盲目迷恋各种捡漏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大多是诱人上当的。在笔者看来,捡漏其实是一种缘分,可遇而不可求。
然而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多人钟情于捡漏,认为一旦捡到大漏,价钱翻上十倍,甚至百倍都是常有的事。一些初入行的人总想着花几百元就能捡漏买到“袁大头”签字版银元,几千元能买到清三代的官窑瓷器。因此,花了十几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攒了一屋子假货的大有人在。某地曾有这么一位老先生,一房间的“国宝级”藏品,你若跟他说这东西不对,他不理睬你,甚至还跟你急。这种长期在收藏误区里陷着的人还不在少数。
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国近代以来经历过战乱、困难时期、“文革”等特殊历史阶段,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宝物等你去捡漏。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不愿意和明白人交流,也不让专家看东西,他们一群人聚在一起,总在自己的藏品身上找和国宝相似的地方。北京曾有一位收藏大家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非要在猪身上找老虎的特征肯定也可以找到,但猪毕竟是猪,不是老虎,可见捡漏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初入行的人与其老想着捡漏,还不如多学点收藏知识,多做点艺术品投资,逐步成为一个具有超前的、不同于常人观念,能够较准确地判断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人,从而买入具有升值潜力的藏品。
以书画为例,这种投资体现在购入一些“冷名头”的作品,或是一些有升值潜力的中青年画家作品。“冷名头”是指历史上一些知名的画家,这些画家尚未被市场包装炒作或者其他缘故,目前价位还不高,但远期的升值空间却十分巨大。再以瓷器为例,按常规,窑口产地瓷价格相对低些,如景德镇的宋代影青普通碗盘(不是湖田窑),每件就数百元左右,而在北方则可以卖到上千元,品相稍好的可达到二三千元。又如,现在江苏、浙江、江西一带藏家看好浅绛彩瓷,有人便到西北、东北等地淘货,拿到南方来销售,扣除差旅费用,获利仍较为可观。
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这样的投资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