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1-02-19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来源:(网络) 古董市场其实是极少数人的行业,收藏家更是少之又少,全世界加起来也就几十人,但国内市场这几年人数之多,单件过亿天价成交,场面火爆都是难以想像的,至于里面有多少水份,老百姓也只能雾里看花。
对于这个没有“再生”资源的行业,价格的迅猛提升,围观者以为是合情合理:东西只会越来越少,只要东西真将来还会升,这都成为行业的口头禅。艺术品以后的价钱,也只会卖的多不会少,这就成了“定律”。论藏品大家也会觉得,因历史上八国侵略和国内战争,东西仿佛大量在国外,解放后经历一次文革,加上抄家缴公的,民间重量级文物已很少。在国内文物市场开放以来,尤其是拍卖的这十几年,按照此逻辑,国人确实从未停止过把海外大量东西搬回家。十多年的大搬家,国外市场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来看今天的海外市场,你不难发现,市场假东西占到95%,真的也仅占5%,日常小拍卖会市场真品率也只能达60%左右,著名拍卖公司要好些,真品有80%-90%,这些都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很多最近几年进入的藏家,可能认为,这是说国内市场的现状,其实我们本就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国内外文物现状都一样。八国集团侵略中国抢走的文物,只会在国家皇室手里,官员最多瓜分些,当兵的也只会发给奖金,加上西方发展百年的艺术品拍卖,好东西早已集中在私人富豪的馆藏里。三年前我在伦敦呆过半年,市场上流通的也多是外销瓷,官窑一样很少,找上等官窑的结果,也是假的多真的少。大点的公司真品保有率也只能是80-90%,和国内情况没两样,流传有序的顶级文物也一样没有,都留不住。从我国开放经济以来,海外行业人仕从未停止过把所谓的真假古董运到国外,据了解,最迟在1992年就有海外大行家,参与到景德镇私人作坊里,用真品对照着来仿造。看清了古董全世界的本质是相通的,新藏家就要有“远就是近”的心态,不要抱有老观念,神马都是国外好。
古玩行业资源枯竭,历史上从不打假,行业的生存发展,做假增加了20%“古董”资源,古玩行才得以能延续,行业的眼力就是找出真的来,最终是把最接近真的赝品也放进古董里去,几百年来都这样,趣味就在各人的识别能力上。赝品通过直接交易很难,假的终归假的,直接买卖的结果,买家总有一天会找回来退,还坏了信誉毁了名声。赝品交易的最好途径就是公开拍卖,买家自己看,真假自己看,价格定春秋,也就是自己负责,拍卖只服务于公平定价。这从拍卖法里可以看到。我国拍卖法第5条:拍卖公司对拍卖品的真伪及质量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一条为仿真“文物”在市场上横行提供了保证,也给予了拍卖公司主管特权,简直是古玩界有生杀大权的“皇上”,杀对杀错都没有责任,自身不是生产者,一旦出现问题就归咎于,有意或无意的看错而已,不可能有人来问责。可想而知这位子有多肥,但纸不可能永远包住火,心理上主管在真与假之间玩火也不可能呆的太久,活的健康是人最终的需求。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