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是不争的事实,但自古以来在市场中书画并未平起平坐。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书法作品的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与中国当代艺术以动辄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的价格成交,当代书法最高不过几十万元。其实,书法在拍卖市场上历来不乏天价,但这并不能使书法市场走出多年阴霾。本是一出珠联璧合,却落得“好字不如烂画”的尴尬。
从去年年底的秋拍开始,书法作品就已经屡屡夺人眼球。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书法作品的走俏,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目光转移到书法作品上,这只潜力股后市值得关注。那么,书法收藏能否走出“好字不如烂画”的怪圈?潜力股到底还有多大的升值空间呢?
专业藏家少
书法理论家张同印认为,目前全国的书法市场整体价格偏低,主要是因为书法比画难懂,限制了藏家队伍的壮大,直接导致书法市场小且固定。画讲究直观上的视觉冲击,书法讲究线条更为抽象。中国书法虽然博大精深,但也将自己推入了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境地,的确令许多人望而却步。对专业藏家来说,收藏书法作品门槛比画作更高,这就需要有更高的艺术欣赏水平。“以启功先生为例,他的字自然是受众多藏家追捧的对象,但是他的画更为珍贵而且稀少。有的藏家觉得与其投资字,宁愿以10倍价钱收藏画。”张同印说。
书家市场意识浓
张同印说:“画比较容易速成,而书法家就不是短短几年十几年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书法大家的必要条件之一。”去年上海首个书法艺术专升本和硕士研究生班诞生,不少业内人士发出质疑:难道书法家也能批量生产吗?一些老资历的书法家更是对此不屑一顾:“以前的书法家哪一个不是师傅手把手带出来的?这个过程要几十年时间。现在这样靠上大课就能产生书法家了?”专业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创作数量的不足,艺术水准上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书法由于其特殊性,本身价值不易评估,那么书法价值又有谁决定?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万荣坦言,就目前书法市场的现状来看,书法价值落在书家的身份、地位上。一些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由于作者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够,其价格往往是很低的,甚至无人问津。
目前书法拍卖市场两极分化,绝大多数作品是古代和近现代已经作古的书家作品,而当代书家的作品却寥寥无几,主要集中在刘炳森、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等几位大家上。“目前的书法二级市场现状基本还是以交易古代和近现代的书法作品为主,这些仙去人的作品毕竟有限,而一级市场中的当代书法又接不上。”张同印不无遗憾地说。
田万荣说,当下很多书法“商人”心浮气躁,以字换钱的多,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身价的也大有人在:媒体炒作、参加展会和专业书法机构等等。当然,也有一些“为艺术而艺术”的书家受到传统思想影响,缺乏市场意识,甚至排斥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