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艺术品信托,就是把艺术品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让无法拥有艺术品的投资者一样能够分享到艺术品升值所带来的收益,或者让拥有艺术品的人能够将艺术品转化为现金流。这种方式在艺术界的呼声渐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收藏家和高端投资者的关注。但究竟怎样做艺术品信托?它未来的前景会怎样?收益与风险几何?本刊采访了信托公司、收藏家等业内人士,艺术品信托的轮廓渐渐清晰。
今年,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和走向十年拐点的房市,艺术品市场始终热度未减。有业内人士指出,艺术品已成为投资的第三大热点。艺术品市场的活跃给一些交易新渠道开拓了空间,艺术品信托就是其中之一。中国首个艺术品信托如何产生?投资人为什么要投资艺术品金融产品?艺术品信托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走多远?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本报采访了曾是中国90年代初第一批拍卖人,国投信托公司总经理吕益民博士。
艺术品信托含义有两层
想知道艺术品信托首先要了解艺术品信托。就什么是艺术品信托,以及如何理解艺术品信托这些问题,吕益民表示,艺术品信托是艺术品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的一种现象。从本质上讲,艺术品信托或证券化包括两层含义:其一,艺术品资产成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中的一种重要资产配置标的。金融机构通过向社会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表现为银行理财产品或信托计划),募集资金并将资金配置到艺术品领域,通过专业运作、组合化投资、运作渠道和资金优势,使得社会大众在没有艺术品投资专业经验和精力,没有购买高价艺术品实力的情况下,可以从艺术品市场中获取收益。
其二,艺术品资产成为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资产定价的标的,也就是说收藏艺术品的个人或机构能够依靠手中的艺术品,获得金融机构的资信评级,进而获得资金的融通。目前我们正在探讨艺术品信托的各种模式,计划在国内率先推出艺术信托产品。
中国艺术品信托刚起步
吕益民在谈到目前中国艺术品信托的发展现状时表示,我个人认为,艺术品信托走向成熟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散户市场,即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方式表现为由个人或机构在没有专业机构指导下直接购买。第二阶段以机构购买为主,个人通过机构购买。例如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艺术品理财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都是虚拟的,投资者的使用权只有通过卖掉艺术品后分红实现。第三阶段是通过由艺术品本身衍生出的产品进行交易,比如说艺术品交易指数可以上市挂牌交易。目前,中国处于由第一向第二发展的过渡阶段,艺术品信托才刚刚起步,西方已经处于第二阶段。第二个阶段中只有将艺术品卖掉后才可获得收益,而发展至第三阶段时,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完全分离,投资者通过交易衍生品便可获益。
吕益民还表示,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交易发展很快。去年“世界艺术品市场趋势”报告称,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首次超过法国,规模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列世界第三。06年,中国先锋派艺术家刘小东创作的油画《三峡新移民》11月21日以220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
就当今中国的许多大城市而言,已经拥有了艺术品信托的土壤,或者说是丰厚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除了资历较深的收藏家,许多年轻的新贵也踊跃进入收藏艺术品的天地。此外,随着中国人财富的增加,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如何规避传统投资品种的风险,成为许多人正在考虑的问题。
而在西方国家,艺术品信托于上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艺术基金、为藏家提供咨询服务和抵押融资的艺术银行服务陆续推出。在国内,已有金融机构敏锐地嗅到这一商机,但是由于种种障碍,目前只有民生银行的试水产品,其他金融机构还没有推出该类产品。
现在,中国的艺术品信托还处在初始阶段,每一步探索,都在为这个行业积累宝贵经验。艺术品信托与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一样,都得在深刻研究标的本身的基础上进行,股票、期货需要研究上市公司、粮食、黄金、石油等,艺术品信托需要对艺术品领域有研究、有眼光、有判断。吕益民说:“为了搞好这个产品,我们大量补习了艺术品领域的知识。如果说艺术品信托与别的信托产品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它除了财富的收益,还有审美和知识的收获。我想,对于投资者,也是这样。”
对于投资者最关心的收益问题,吕益民称,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讲,艺术品价格指数——梅摩指数(MeiMoses)显示,世界艺术品在2001-2006年近5年的年回报率为11.3%,1996-2006年近10年的年回报率8.5%,均超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为5.5%和8.2%)。从更长时间来讲,从1961年至今,二者相差无几。从投资风险看,最近10年,艺术品半年平均回报率变化的标准差与标准普尔500接近,1997年1月-2004年6月,每季度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幅度比道琼斯经济指数和美国500强企业利润波动的幅度要小。从与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的相关性来看,梅摩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的半年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很低,自1961年以来,二者的相关系数只有0.1。这显示出艺术品能够在多样化投资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以作为高端客户在资产组合配置中规避金融市场下跌的一种投资工具。
艺术品信托面临四大瓶颈
由于国内的艺术品信托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困难和阻碍是不可避免的。对此问题,吕益民感慨道,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四大瓶颈。第一,缺乏一个公认权威机构对艺术品的真假进行鉴别,这使得金融机构在投资或在艺术品抵押融资时举步维艰。艺术品的真伪很难鉴别,同时现行法规下制假的惩罚力度低,市场也不规范,这使当前的艺术品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虽然目前有很多机构提供艺术品的鉴别服务,但其权威性常受到质疑。这就使得中国书画、古玩等等艺术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不高,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品抵押和艺术品保险等金融业务的发展。
第二,艺术品估值体系的欠缺增加了金融机构对艺术品资产定价的难度。从我国部分当代艺术品在国内外各拍卖行公开交易的数据来看,一些艺术品在两年间价格可以翻三、四番,更有一些作品的估价在一年间常常有数十倍的增长,这表明艺术品估价等中介环节尚缺乏规范。
第三,艺术品市场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对艺术品本身身份、艺术品交易人等信息进行统一登记的信息平台,也缺乏对艺术品市场统一管理的监管机构,使得交易主体很难排除拍卖不保真、交易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风险。
第四,艺术品信托过程中的税收安排不明。目前,国家对艺术品投资的税收安排只对个人通过拍卖市场拍卖财产(包括字画、瓷器、玉器、珠宝、邮品、钱币、古籍、古董等物品)获得的收入进行了规定,而对于像以理财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在艺术品买卖过程中的税收安排没有明文规定。
中国艺术品信托前景值得期待
对于今后中国艺术品信托的前景,吕益民提出了自己的期待。目前,在缺乏艺术品的权威鉴定机构和估值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不能提供针对艺术品的保险服务,银行业不能为艺术品进行抵押融资服务,这确实制约了艺术品信托的发展。但从国际上看,艺术品投资已是西方大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部门和私人银行部门为其高端客户提供的一项重要的理财服务,也是面向机构投资者较为成熟的另类投资品种。
面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和历届朝代的艺术家给世人留下的巨大的艺术宝藏,我们认为艺术品信托未来的市场空间和市场前景十分诱人。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财富的增强,为艺术品的金融化奠定了物质基础。艺术品市场的强烈需求正在形成和放大,这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当国民收入达到6000-8000美元之后,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高潮就会到来。
第二,随着艺术品市场交易的法制环境不断完善也会为艺术品信托创造条件。《文物拍卖试点管理办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陆续颁布。为了使艺术品市场交易与运作方式不断规范和完善,主管部门与有关行业协会正在调查研究如何健全职业道德和信誉机制,协调一级与二级市场发展的行业规则,建立现代艺术品经纪人制度并建立科学的鉴定评估制度。
第三,在艺术品信托过程中,参与各方都非常有热情,我亲身感受到我们的研发人员、合作方的工作人员、有合作意向的艺术家,都非常投入地在工作,而一些热情的投资人甚至已经为投资此类产品预留了资金,只要我们产品甫一发行,他们就会参与。
艺术品信托在国内毕竟刚刚开始,受到质疑,不可避免。就像房地产基金在产生之初受到质疑,而如今已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投资工具一样,艺术品信托也有一个发展过程,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最终能够实现艺术市场和金融资本的成功联姻。我想随着艺术品鉴定、估值以及保险等配套服务的逐步改善,藏家、画廊与拍卖行之间的进一步整合,艺术品信托的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国投信托 努力成为开拓者
就国投信托今后将在艺术品信托中起什么作用,吕益民自信地说:我们国投信托的团队,正在加紧研发适合中国法规和中国投资人的艺术品信托产品,研发人员几乎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模式。我们的产品设计,不仅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收益,还将起到助力与培养我国艺术家的作用。吕益民说:“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到一些艺术家,他们丰沛的创作热情和才华给人以深刻印象,如果打通‘艺术品信托’这一环节,艺术家们的价值就得以更好、更直观的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对整个艺术界具有深远意义。”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以投资艺术品受益权为投资标的的艺术品抵押融资类型的信托计划,主要为需要资金的藏家服务。在国内,由于艺术品投资存在真假鉴定难、估值难、流动性差等问题,以及受到银行从事艺术品抵押业务的政策法规限制,目前金融机构几乎没有涉足这个充满发展潜力的领域。作为在金融机构中制度最具灵活性、经营范围最为广泛的信托公司,我们在得到艺术品经营权威机构专业技术方面的支持下,将努力成为金融资金参与艺术品抵押贷款业务的开拓者。目前,该类产品,我们已经研发完毕,择机将陆续推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