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槌的两场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牵动了全球关心中国当代艺术的人们的心。随后,在10月15日举行的伦敦秋拍的“当代艺术”专场中,张晓刚的一幅《大家庭系列》以76.96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按目前汇率相当于人民币1133万元),一举越过千万元人民币大关,为热遍全球的中国当代艺术热再添薪火。佳士得主持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业务的亚洲艺术国际部董事张丁元,近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一再说明,以佳士得和苏富比的竞争关系,加之本人的职责所在,不方便对拍卖会的结果和技术问题作公开的评论,还坦言,由于对大陆艺术品市场的理解力没有把握,不知道内地的同行和藏家对苏富比的拍卖结果会怎么看。但相信读者能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
张丁元认为,就苏富比的两场拍卖而言,都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上涨趋势还是强劲的。即便是纽约的那场拍卖,虽然大多在低标位成交,但平均成交价还是上涨的。另外,对比两次拍卖结果还说明,香港是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的重镇,其重要性是纽约无法取代的。他指出,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当前面临的挑战,是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找出艺术家最根源的东西,要为当代艺术定位。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还处于市场定位阶段,因此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中成名的、代表性的画家身上。
所谓市场定位,光是展览和出版还远远不够,必须通过拍卖力图展示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完整的画面,让全球各地的买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形成一个经过买家认定的价格参照体系。他向记者介绍佳士得的做法,是把香港和纽约等地的拍卖整合起来:在面上,我们在纽约的首次拍卖会上,推出安迪·沃霍的《毛泽东肖像》,一方面和中国当代艺术部分的同类拍品相呼应,另一方面也因为它是全场估价最高的,可以吸引买家的主意,借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营造气氛;在点上,也就是具体到那些艺术家,尽量在纽约、伦敦和香港上拍不同的代表性作品。比如张晓刚,他的《大家庭系列》最有名,但都和政治环境有关,因此我们安排在香港拍他的《天安门》,在纽约拍他5个人的《大家庭》,而在伦敦则拍1992年的风格较特殊的《大家庭》。
我们想让全球的藏家来评判,这几件作品中,哪一件最有代表性。又比如蔡国强,纽约拍的是他的屏风,在古根汉姆博物馆展出过,而在香港则拍他到日本后第一次大型爆破的作品。但是在我们佳士得的网站上,这些作品都放在一起展示,希望全球的藏家自己来做比较、做选择。
张丁元认为,买家不会跟着估价转,这是成熟市场的表现。第一次买名字,第二次就不会了,就要比较了。毕竟中国当代艺术面对的是全球的市场。国际市场是很透明的,很集中的。好的东西要上台面。当代艺术中的作品大多是第一次露面,市场会观察,不仅观察其是否有个人风格,还会观察这种风格是否前后连贯。这需要时间来做出判断。因此,他认为健康的市场应该是稳健上升的市场,过急地拔高价格,市场就会空转,价格阶梯就会坍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