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埃弗雷特·米莱1829年出生于南安普顿的一个富裕家庭,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
米莱画像

米莱在9岁时去到伦敦就读萨斯艺术学校,并且在皇家艺术协会中获得了银奖。在11岁时,米莱成为英国皇家学院史上最小的学生。
但丁·加百列·罗塞蒂作品
在皇家学院就读期间,米莱与同学但丁·加百列·罗塞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建立了很深的友情。
威廉·霍尔曼·亨特作品

1848年,这三名艺术家协力成立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共同反对学院派绘画中要求使用棕色底色来绘画和把对象过于理想化的狭隘创作方式。正如他们为这个协会起的名字一样:PRB,即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缩写。
约翰·埃弗雷特·米莱作品

他们立志于忠实自然并发掘色彩中的光感,1863年,米莱成为皇家学院的成员并于1896年担任院长。
其他拉斐尔前派画家作品

在19世纪50年代,米莱的创作逐渐脱离了拉斐尔前派风格并引发出一种新的写实方式,他也成为当时最富裕的画家之一。
《普罗塞尔皮娜》

而但丁·加百列·罗塞蒂在拉斐尔前派兄弟会解散后,仍然使用着与之前同样的艺术风格。《普罗塞尔皮娜》这幅作品描绘的是罗马神话中的人物普罗塞尔皮娜。
画面中这个人物的模特是威廉·莫里斯的妻子简·莫里斯,她是罗塞蒂的情人。神话中普罗塞尔皮娜被引诱到了冥府,原因是吃了6颗石榴籽而被判一年中有6个月要待在冥府。
在1851年夏天,米莱开始创作《奥菲莉亚》,这幅画现收藏于英国伦敦的泰特美术馆。
画中的人物是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女主人公。他在接下去的一年完成了这幅作品并在皇家学院展出。这幅作品中囊括了前拉斐尔派表现真实自然和描述诗意的宗旨。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奥菲莉亚的爱人哈姆雷特谋杀了她的父亲后,她陷入疯癫的状态时的场景。
《奥菲莉亚》

人物的模特是罗塞蒂的未婚妻莉奇·席德尔,画中的人物有着红色的头发和雪白的肌肤,她顺着溪流漂浮在水上并在被淹死前轻声低唱着。在她面颊旁头发上别着的粉色玫瑰暗指的是她哥哥雷欧提斯为她起的小名“五月的玫瑰”,她脖子上戴着的紫罗兰项链则象征着贞洁。
米莱1851年7月去到了尤厄尔的霍斯米尔河边以写生的方式描绘画面的背景。整个过程耗时5个月,米莱一周工作6天,并且每天至少画11个小时,他在作画时使用的是一个很小的三脚画架。
到了11月,当地的天气开始经常刮风和下雪,米莱就搭建了一个临时小屋,用稻草覆盖在四个围栏上并在屋里继续作画。
在米莱完成了背景的部分后,他开始描绘奥菲莉亚。他在伦敦的工作室中耗时4个月完成了人物错综复杂的群子。
在这4个月中,模特莉奇身着一条非常重的裙子躺在一个装满水的浴缸中,并且浴缸的下面还放了几盏油灯来为她加热取暖。在其中一段时间中,米莱由于太过专注没有注意到油灯熄灭了,莉奇也因此受寒生病,她的父亲还专门写信给米莱让他垫付女儿的医药费。
在《哈姆雷特》中,奥菲莉亚是因为采花而失足落入河中的。米莱通过描绘花朵以表达某些象征意义。
《奥菲莉亚》局部

其实这些花朵中有很多的花期都不相同,但是米莱从植物学的角度对每一种花的特征都进行了研究并在画面中仔细刻画了出来。
雏菊与被抛弃的爱、痛苦和天真相关,三色董象征着徒劳的爱,罂粟花是死亡和睡眠的象征,勿忘我暗示着回忆。
在画面左侧离人物很远的位置上有一只知更鸟站在柳枝上,由于它胸前的红色羽毛使它在画面中显得非常醒目。
柳树代表的含义是被抛弃的爱,在它四周缠绕的荨麻是痛苦的象征。在为画面增添一点亮色的同时,这只知更鸟可能也代表着奥菲莉亚失去心智时吟唱的一句歌词:“可爱甜美的知更鸟是我所有的快乐。”
画面中这些紫色的金钱草暗指的是莎士比亚在作品中提到过的“长颈兰”但事实上他真正想写的是紫兰花,因为长颈兰这种植物并不存在,在金钱草左侧的绣线菊花朵代表奥菲莉亚无意义的死亡。
在当时,艺术家刚开始能够在市场购买到管装的成品颜料,米莱就在这幅画中就使用了钴蓝、普鲁士蓝、群青和翡翠绿的管装颜料。
在这幅画中米莱使用前拉斐尔派技法中的一种,即用白色颜料覆盖画布,然后用小笔刷和亮色进行描绘,并且他在这层白底色还没干时就开始作画。
约翰·埃弗雷特·米莱作品

这种技法类似于画湿壁画,即每天开始绘画前在画面上涂新的白颜料这道工序。通过使用这样的技法,米莱用透明的薄罩染层次来强化了光照在整个场景中的效果。
米莱对于许多画家的创作是有着巨大影响的。约翰·威廉·沃特豪斯在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成员停止一起活动的许多年后,还在继续使用该协会的风格进行创作,他后来也被称为“现代前拉斐尔派”。
《夏洛特夫人》

在他创作的《夏洛特夫人》这幅画中描绘的是中世纪亚瑟王的传说《夏洛特夫人》中的一个场景。
画面中船头上的三支蜡烛中有两支已经被风熄灭,这暗示着画中女子的旅程和生命都即将到达尽头。作品中所描绘的女人美丽却不幸,背后的深色树林、船底的植物和河水这些元素都是对米莱作品的效仿。
约翰·埃弗雷特·米莱作品

除了沃特豪斯,米莱的绘画风格还影响了许多画家,例如约翰·辛格,萨金特和梵·高。
▲
▲
▲
图文来源:网络...
声明| 旨在分享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