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1-09-26 18:27 来源:未知 作者:zgshw 点击:
次 |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咱们共产党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展”于6月26日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以“咱们共产党人”为题,邀请国内著名艺术家刻画90位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物形象,90件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风范的作品汇聚成一个展览,事实上就是一部以人物为线索的鲜活、生动的党史画卷。前无先例,创意很好,无疑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一个特别的礼物,同时,这也是美术界一次主题人物画创作活动的大手笔。
由于这是一次献礼性的主题人物画创作活动,创作的对象明确圈定为“咱们共产党人”,从展览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们在创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艺术手段,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作品形象地展现共产党人的风采,艺术感染力很强,值得我们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总结此次创作的经验。
在笔者与参展画家刘大为、邹立颖等的交流中,我发现,对于参展画家来说,创作“咱们共产党人”的过程,或许也是再一次深入探讨和推进现实主义艺术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从主题性人物创作的形象塑造层面来看,画家们存在着如何超越前辈的问题、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相衔接的问题,以及“以神写形”还是“以形写神”的问题?
“咱们共产党人”展览中的90位人物,都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份可能是领袖人物,也可能是先进人物,或是英雄人物……有关他们的历史图像资料有的可能很丰富,有的却可能很少见,这对于画家进行形象塑造而言,却都是问题。因为,图像资料少的,对画家的形象塑造来说,往往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处,例如以邓恩铭、李兆麟等为对象的作品,相对来说,画家在原始图像资料的选择上就捉襟见肘。有些英雄人物如罗盛教舍己救人、黄继光舍身炸碉堡等更是缺乏历史图像资料。但创作的主题性要求画家在创作中定格的历史人物形象,必须首先是真实的。这对画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方法总比困难多,画家韩硕、袁武等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在合乎历史事件发生必然而合理的逻辑需要下创造了艺术的真实,作品不仅具备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也充实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英雄人物的图像。
图像资料丰富的人物,往往是重要的领袖人物。由于刻画领袖人物的美术作品非常多,甚至是新中国美术中的经典,要超越这些成功范例,无疑难度更大。但此次展览里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的领袖为创作对象的画家,成功地实现超越和进行新的创造。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带给艺术家的思想解放。思想的解放,使得造型观念有了突破,于是创作也就水到渠成地有了新气象。正如水天中老师曾经所说的:“近30年来,造型艺术观念和风格的演变给历史题材的绘画与雕塑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确实,在近年来历史画创作中,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形象的塑造有比较大的突破,与造型艺术观念等变化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例如,当前不少领袖题材的作品 ,舍弃以往将领袖拔高甚至“高大全”式的处理方式,而关注领袖身上体现出来的普遍人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平民心态,这些角度不仅无损领袖,甚至更让人体会到领袖的博大情怀。此次展览中,如中国画刘大为的《人民公仆刘少奇》,油画邵亚川的《朱德》、郭北平的《薄一波》、夏葆元的《主席与毛岸英夫妇》等作品,将领袖平民化,这样的塑造方式,不仅没有贬低领袖,反而使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具有情感的力量,作品也更能穿透人的心灵,给人以启发,为人所领悟。
一幅作品的形象感染力,仅仅靠画家在造型观念上的突破还不够,它还需要具体的艺术语言来支撑。就此次展览而言,由于这些人物距离我们并不久远,而且可能有很多的影像资料,这就对画家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领袖人物的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影视剧里,唐国强跟古月都演毛泽东,唐国强可能形象上没有古月那么像毛主席,但是不少观众还是很喜欢唐国强演的毛主席。二者的不同,就是一个是“形似”,一个是“神似”。对于美术创作来说,同样存在“神似”、“形似”和“形神兼备”的区别。
此次展览中,如画家郭全忠的《瞿秋白》、王子武的《李立三》、周永家的《赵尚志》,就是着眼于“神似”,抓住表现对象的内在气质,以神写形,采用意象造型手段,大胆强化笔墨形式语言,作品将表现对象的个人气质放在第一位,写意的人物形象却给人“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此次展览中的一些画家,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在塑造领袖的人物形象上希望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对他们而言,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同样重要。此次展览的一些作品如刘文西的《更喜岷山千里雪》、刘大为的《人民公仆刘少奇》、陈衍宁的《毛泽东与杨开慧》、郭北平的《薄一波》、邹立颖的《肖劲光》、田黎明的《雷锋》、徐唯辛的《华君武》等,既抓住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气质来塑造人物,在“以神写形”的同时,他们也尽可能地调动“以形写神”这个手段,力图在形上接近对象的外形特征。展览中的中国画作品里,刘文西的《更喜岷山千里雪》就是抓住了毛泽东的诗人情怀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而刘大为的《人民公仆刘少奇》就是着意刘少奇坚定的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观;由于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写实素描的训练,又有着水墨画的长期实践,因此,形象塑造上“形似”的问题解决得也非常好,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注重艺术细节的刻画是增加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此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特色。画家无论是“以神写形”,还是“以形写神”,都无一例外地注意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关注人物情感的细节、人物行为的细节,以何家英的《杨开慧》为例,作者描绘的是一个看似很日常的场景,杨开慧坐在床边一边奶着孩子,一边就着油灯给自己的丈夫毛泽东写信。作者在画中铺陈了很多细节,床前掀开被子的摇篮,床上熟睡的大儿子毛岸英,点着的油灯,厚厚的书籍等等,暗示抱在怀里吃奶的孩子是刚刚醒来的,或许正是他的一声哭啼打断了杨开慧写信的思绪,她抱起孩子喂奶,一边还想着要对丈夫说的话。这些细节的铺陈,让我们读出杨开慧作为一个女人独自持家的不容易;厚厚的书籍,让人读出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女性;而从她坚定而又安详的眼光中,观者也能读出她对在外为革命事业奔走的青年毛泽东的默默支持。作品的细节刻画与观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的互动,使得这幅作品有了直插观者心灵的艺术感染力。
总体来说,展览不仅反映了艺术家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党的领袖和党的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而且也表现了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功力。他们以自己的神来之笔,准确把握、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形象,更成功刻画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风范。这是一次“神”来之“笔”的、具有很高艺术感染力的展览,参观这个展览,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在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
(责任编辑:zgshw)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