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时期,窑址遍布南北,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的艺术成就雄居群窑之上,名声极为显赫,而宋人还有“汝窑为魁”的说法,可见汝窑更是名列冠首。汝窑烧造的是一种青釉瓷器,胎骨较薄,呈青白色,质地极细密,釉色如潮水反衬下的蓝天,色彩灰而不暗,蓝而不艳,青而不翠,柔和文静,有玉之美感。釉面有极细开片。其烧法是用支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的细小支钉痕。造型多为洗、炉、尊、盘、碗等仿古代青铜器式样。位于河南临汝,因烧制宫廷瓷器,又称汝官窑。汝窑的烧造时间很短,从宋哲宗到宋徽宗仅烧了20年(1086~1106年),其产品工艺要求高,产量不多,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流传至今的只有70余件,可谓弥足珍贵。
这件三足洗是宫廷陈设瓷器。敞口、直壁、平底、下承三个曲足,外底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痕。造型仿汉代铜洗式样,简洁雅致。通体施天青色釉,开细碎纹片,釉色柔和清澈,如玉般青翠华滋。纯正的釉色与釉面特意制作的细碎纹片形成对比,使单一的青釉增添了节奏韵律之感,显示了宋代追求理性之美的艺术风格。
唐晚五代 越窑青瓷荷口三足洗
三足洗瓷质,造工繁缛、工艺特殊,整器施青绿釉,洗内模印朱雀和神鹿图案,荷叶花口呈波浪形优美灵动,底玉璧平底满釉用5枚支钉支烧,越窑青瓷胎釉坚实玉质感强,胎骨较轻薄,本三足洗釉色青翠工艺精细,装饰古朴,有大唐盛世之遗风,也是当时宫廷供器,非常珍贵。
钧窑鼓钉三足洗
高9.4cm,口径23.5cm,足距9.5cm。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钧窑瓷器相同,此类数目是同类制品从大到小的编号。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静憩轩用”为清代官款。
钧窑玫瑰紫鼓钉三足洗
釉中含有微量氧化铜,釉色青中带红,灿若红霞,亦称为窑变釉色;种类有:浅灰、深灰、大红、褐紫、月白、钧红、钧紫…等色调。正色为雨过天青色,极其靓丽。钧窑有缩釉现象,芝麻坑和露胎处,釉面高低不平,釉泡较大,叩之有铁声,釉中还有曲曲折折的线,也叫蚯蚓走泥纹。此三足洗,高:o.6cm,口沿:17.2cm,内壁施天蓝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外壁有两圈乳钉,上圈乳钉:15个,下圈乳钉:12个,底足三云头足,支烧点:14个,并刻编码“七”。器形周正、色彩艳丽、华贵典雅,是北宋钧州窑之精品。
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
高9.6厘米、口径26.5厘米、足距17厘米,清宫旧藏。敛口,浅壁鼓型,外一周凸起弦纹,平底,三云头足,外口沿下环列一圈大鼓钉纹二十三枚,近底处环列一圈小鼓钉纹二十枚。通体釉呈月白色,边棱处呈酱色,器里有细小开片,底施月白釉并露部分灰胎,有一圈明显的支钉烧痕。底、足均刻有数字“一”,足部所刻数字笔画深且宽,并有釉,为宋代工匠所刻,底部的数字笔画细浅,无釉,为后人补刻。底部还刻有六字铭文,横列从右至左为“瀛台”,竖列从上至下为“涵元殿用”,为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
五代钧窑白釉点彩兽面纹三足洗
似青铜器造型,尤其是兽面纹三足,设计古朴典雅,古色古香,晚唐五代时期钧窑的创烧以白釉为珍贵,宋代早期生产天蓝釉,宋中晚期生产内蓝外紫红釉为多,一直沿续到金元时期也较流行,此件钧窑白釉包浆浓厚,莹润似玉,精光内蕴,为晚唐五代时期钧窑的祖先,对于研究钧窑创烧有历史的考古价值,更有珍惜孤品的收藏价值。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