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界,我们常听到“包浆”这个词,“包浆”严谨地来说在古器物上是无所不在,似乎“包浆”就是“古”、“旧”的代名词了。其实不然,包浆的在于,它是人与自然共同对物体的作用,是一个漫长而细微的变化过程,是人与自然摩挲,把玩物体后留在物体表面的痕迹。
这种有时间和微生物巧妙构筑的历史沉积能使生硬的物体脱胎换骨,形成超越平凡,具有人文价值的独特物质,从而判断此物体被人把玩时间长短的佐性。
那么,在玉器收藏的过程中,包浆有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包浆是唤醒玉器灵性的一把“金钥匙”。玉石在自然界历经千万年的地火冶炼、地理挤压、雷电击打、土壤侵染、水砂侵蚀、风霜磨砺等种种必然和偶然的自然考验,然后又经过了工匠精心的雕琢,爱玉人的万千盘玩,造就了玉器的天然包浆。
先天的包浆留在每一件器物上都是有其鲜明特征,只是被人们发现后的叫法不同,比如:皮壳、氧化层、宝光等等,而人们通常只认识了把盘玩后留在玉器身上的一层无色的特殊物质并将其称作“包浆”。其实我认为盘玩的包浆于大自然氧化所形成的原始包浆应该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相同的是,两者都是利用外界对物体长时间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同的是,它们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为的促使之区别,就玉器而言可以这么认为,它是自然氧化后通过人类盘玩的又一次全方位的唤醒。虽然从量上这种变化与自然对玉器的作用相比微乎其微,但从质上却是开启了玉器灵性的又一次飞跃,其意义是深远的。
人气的介入使玉器更加温润通透,其质量从变化渐渐走向成熟稳定,更易使人产生亲近感,进而深层次地去探索玉器的精神内涵,获得更多感悟。这是由于玉石在从璞石成为器物的过程中以独特形式存在于大自然界和人们的贴身,周身都能接受自然的沁蚀和人类携带物质包裹,使其细密均匀的质地,温润坚韧的玉性,在盘玩中获得新貌。这一点在古器物中能反映的特别强烈,而且相对比较容易完整地反映出来。在正常情况下,天然包浆的形成可能需要上百年,要加快玉器包浆的形成,需要人们经常摩擦。但这与做包浆有本质的区别,以纯粹人工手段模拟作出的包浆往往流于表面,整体均匀覆盖。缺乏变化,明显有别于自然包浆会在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底子差的玉器,更能看得出做的效果。
包浆是润化玉器坚韧性的“柔化剂”现代人把玩图玉器的极为普遍,包浆的形成对玉器是否有益呢?答案同样是肯定的。包浆柔化了玉器由于坚韧或玉质疏松带来的干涩,使玉石表面更加细腻润泽,又不会因为“包浆”的产生而淡化它的碾琢痕迹的体现。包浆的古气使把玩后的玉器更显华彩,就好比古董瓷器,珍品要讲究“精、新、真”,玉器也同样。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一个“真”字,它尊重了自然,尊重了天然。
包浆是一种物质化的“膜”,是一种柔和内敛的韶华,它古朴、苍老、稳定、成熟的气质使人产生鉴证历史的灵感。理解了包浆,我们在把玩玉器时更加地多了一份乐趣和幽雅之趣。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