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是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寿山石雕作品题材十分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由于这些原因,寿山石雕的社会影响面极其广泛,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
寿山石雕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相关雕刻品已成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而寿山石雕追求既雕既琢的艺术效果,提倡返璞归真,故以“相石”为重要环节,讲究利用寿山石的原形原色,巧施技艺,以达到“天工合一”的境界。
而寿山石用于雕刻人物造像的历史则可以追溯至宋代。但严格意义上”寿山石雕“的语言基调确立,是到了明清时期才逐渐清晰,逐步成为现代寿山石雕中富有张力与生命力的存在。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得益于文人雅士、上层名流的评骘形容,寿山石越来越为宫廷玩家所重视。大量品优质佳的寿山石在这一时期被各省官员搜罗进入宫廷,被送进清宫的寿山石,除了用于雕制宝玺之外,被大量用于人物雕刻,呈现出与寿山石雕宝玺中帝王之气迥异的风貌。
为了在寿山石雕人物造像中达到最大程度“传神”,雕刻师需要与石材本身的形状和纹理周旋。出于”惜物之心,依石而作“的缘故,寿山石造像中常见刻意调整头身比例,展现精细的情感神态和创作者心中所感的精神气质,却不合客观自然规律的作品存在。这种形而上的雕刻趣味,不用于常规的石雕,寿山石雕早已跳出了形似的制约,直达生命感的展现和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创造一个寄托主体审美情感的自然物象。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