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石料
鸡血石早年的开采方法尚属原始,即用木柴火烧至高热,然后猛泼冷水,让矿石在热胀冷缩中进裂或剥落,再用铁器凿取。民国以后,鸡血石的开采较多地采用火药爆破技术,规模有所扩大,效率大有提高。1942年浙江民族文化馆刊印的《昌化县经济》总结石农采石经验,分“选穴、酱孔、装药、发炮、检料、剖截、磨光、上蜡、拼对”九个步骤,这表明开采利用的技术大有进步。
鸡血石开采已有六七百年历史。远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已成了皇宫、官府的玺印或雕制工艺品作为馈赠之宝石。1784年,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得天目山(浙江)祥源寺住持献鸡血石一方。乾隆回京后派御匠刻成“乾隆之宝”印玺一方。在中国首都故宫博物馆的“珍宝馆”内,收藏的历代帝皇用鸡血石刻制的印玺就达68颗之多。1972年9月,中日建交之后,日本内阁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周恩来总理也以一对鸡血石印章馈赠田中首相,鸡血石从此扬名海外。
鸡血石作为中国四大国石之一,与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齐名,昌化鸡血石因似牡丹般娇艳华贵,被称为“石中皇后”。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分组成。“血”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辰砂。“地”的成分则不尽相同,以红色为基调,温润华贵、晶莹剔透,鸡血石是印章或工艺雕刻品绝佳的材料,被称为“印石三宝”之一,且素有“印石皇后”的美誉。
传统的鸡血石主要被用来加工印章,按其形制有方章(正宗方章、弧头方章、半弧方章等)、扁章、对章、随形章等类别。浙江临安昌化老坑冻地“大红袍”扁章,其血色鲜红深厚,血量约70%,地子色白纯微透,少有瑕疵,现已为很难得的珍品。鸡血石除了切磨成各种规格的印章供珍藏外,还根据石材的色相、形状、色调布局,取势造型,因材施艺,巧取天然,通过圆雕、镂雕、浮雕等技法,创作出既保持石材的自身色彩,又与造型与内容相吻合的艺术品。
鸡血石为朱砂(硫化汞)渗透到高岭石中,地开石之中而缓慢形成,这样两者交融,共生一体的天然宝石,在国内外是极为罕见的一种。也有的鸡血石含有“橄榄石”辉石凝结。鸡血石按产地划分可分为昌化鸡血石、巴林鸡血石和其他产地鸡血石三大类:、昌化鸡血石又可分为冻地、软地、刚地和硬地四大类。昌化鸡血石的品质是血和地。血色为鲜红、正红、深红、紫红等,鸡血的形状有块红、条红、星红、霞红等,并能达到鲜、凝、厚为佳,深沉有厚度,深透石中,有集结或斑布均衡为佳。红而通灵的鸡血石称为“大红袍”,除了红色“鸡血”以外,底色尚有黑、白、黄、绿、蓝、灰褐、紫、青等基本颜色,再加上浓淡深浅不一的各种色彩相互融合,天然浑成,不须人工雕凿,已构成一幅幅自然美丽的图案。著名的黑白地与鸡血三色的称为“刘关张”,也是奇妙之品,色彩奇丽,变化万千。除此之外,昌化鸡血石石质中,还具有“细、红、润、腻、温、凝”之六德。
艺术点评:
此藏品鸡血石料,端庄规整,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整器设计巧妙,工艺精细,线条流畅,,石质温润,肌理千姿百态,血色鲜红娇艳,浓浓的血色深入肌理,富有层次,沉稳而深邃,滋润而细腻,美艳至极。从古至今,红色一直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喜庆、吉祥和兴旺发达,鸡血石因为周身通红又寓意“鸿运当头”,好事连连,顺风顺水,万事如意。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