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城市雕塑”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它是特指存在于城市之中的雕塑样式。人类对城市的规划,自始至终有着多方面的考虑。而每一个国家、地区,每一个时代的城市都留下了反映城市建筑风格、审美追求与规划美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如中国历代都城建筑,都一脉相承地以方正、对称、街衢纵横、里坊棋布的格局而建立,同时必有外城、内城、宫城三重结构为其基本构架。但时至今日,中国的城市文化遗产大多荡然无存。
尽管这种显性的特征早已灰飞湮灭,但现存的历史遗物所透射的文化魅力,仍在塑造着城市的未来。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笔遗产,在城市雕塑规划中,依据城市的历史格局及所处历史中的地位,秉持城市所具有的精神风骨,精心策划能够与历史轨迹相接洽的融合点,并且展示出一座城市在历史上取得的成就,应该是我们进行城雕规划的依据之一。
地理环境是城市雕塑规划最为坚实的依据。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地理环境是决定其发展规模与发展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从城市雕塑角度看,则是决定与环境、自然、建筑密度、城市色彩相关联的因素。充分考虑大环境(城市位置与布局构架)与小环境(城市雕塑分点布局)的相互关系是城雕规划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的城市则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并且城市也会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以作为集中的发展模块,如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创意产业园、大学城等等。
如此看来,人类的城市从古至今就具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而时至今日,这种定位的丰富性更显多样与明晰。这便为我们进行城市雕塑的规划找到了切入点之一。而雕塑艺术本身的造型性特征——形象地、象征地表白并述说着由造型本身所透射出的话语意义,更便于与城市功能诉求找到契合点。
城市的功能与一座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功能,都是我们从事城雕规划首要考虑的因素。政治行政功能区其特征是公务中枢所具有的行政色彩,其空间特征代表着权力机构的阔大、严肃、空旷与秩序。行政功能区的雕塑规划首先应体现行政主体者的施政理念以及与行政区位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它们不应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选,而应是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一座桥梁。
今日的商务金融功能区早已不是往日商铺钱庄林立的市井街景,但其性质则无实质性改变。此类建筑几乎清一色现代写字楼模式,楼间杳无人迹,多呈几何形绿地,处处显现出现代气息。信息交换、金融运作,以及能象征与此相关旨意的造型艺术,当是城雕规划的首选。
历史遗迹在各城市中多有存在,尤以曾为大小王朝国都的城市更是遗存丰厚,古风。但近数十年来的城市扩建,毁灭了不少的古城遗迹。这基本是由所谓“保护性利用开发”的规划定位所导致的。事实上,当城市建设狂澜到来之时,中国的规划决策者们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也未做好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当意识到文明古迹的不可再生性时,为时已晚。例如西安即是一座有墙无城的古城,而北京则是一座既无城又无墙的所谓历史悠久的古城。“保护”与“利用”本身是矛盾的,尤其是对待古迹问题上,具有不可调和性。保护就是保护。决不能以大兴土木的重建、再建来“保护”真正的古迹。
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以及产业园区等等区域楼宇新异,空间疏密不均,甚至轮廓凌乱。城雕建设的适用模板,多以景观类公共艺术,具有实用性功能的造型物体,以及象征着“腾飞”、“吉祥”、“超越”等的抽象造型为主。将当地籍贯的科技人才或是两院院士群像陈列其中,也多是科技园区的基本选项。
综合性休闲广场在城市中广泛兴建,其基本模式是在广场中央区或主要入口区竖立能够反映当地地域特色的所谓“主雕”,然后再配以当地历史名人或当地风俗性的市井雕塑,以此拉近广场与市民的交流关系。但在城雕规划中,强调教化意义是主导性思路,而真正具有休闲放松式的作品尚属少见。
主题大道、主题公园,有主题或无主题的景观带,也是当前中国城雕规划与实践中的重要产物。例如已颇具规模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北京延庆国际雕塑公园、福州国际雕塑公园等等。但是目前中国雕塑公园的模式尚不够多样,途径也较单一。对于“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尚未涉及到更深、更广、更具独特性的层面。比如关于环保、反思战争的主题,都很少甚至没有。
中国幅员辽阔,地缘复杂。正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城市居民的欣赏习惯、人情风物等也大为不同。如何根据当地城市居民的心理状况,进行城雕规划也是我们面对的课题之一。城市居民的心理决定着城市的情调。他们会共同接受或排斥某种事物,可能共同追求一种生活旨趣,也可能会使某种“传统”逐渐走向消失。城市雕塑规划与建设,某种意义上即是这片土地对这群民众的赐予,也是这群人向这片土地的回报。令人不安的是,当前我国城市的城雕规划中,多以欧美版的景观现成品为参照,或根本就是聘请欧美人士进行设计。这或许是一个多元化时代的基本特征,但也预示着一个文化心理与文化身份失落的时代的到来。
当今的中国既有着数以千百计的历史文化古城、名城,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年轻的新城。城市是具有类型化特征与年龄特征的,它们决定着一座城市的知识结构的成分与组合性质。
城雕规划综合性极强,涉及多方面文化知识与未来发展战略。在欧洲,城雕几乎是伴随着欧洲文明与城建历史共同发展成长。但在中国,人们引进它、接受它、运用它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城雕规划仍然是一门稚嫩的学科。在有着丰厚雕塑遗产,却没有恒久城雕传统的中国,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用统计学的方法、社会分析学的方法,认真负责地对我们的城市进行长远的雕塑规划,应该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