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金石篆刻 >
 

石学鸿先生生平及篆刻作品欣赏

时间:2009-05-07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石学鸿先生,字云孙,号志勤,别号雪痕、雪斋,室名厥卢、石交堂、翠竹楼。1921年4月5日生于南京,2009年4月21日在南京家中辞世,享年90岁。
.
        石学鸿先生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江苏文化名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顾问、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书画家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名誉教授、南京书画院研究员、南京中山书画院顾问、南京印社顾问、大邑印社顾问、南京书法篆刻学校校长、南京静海画院名誉院长、方书画交流协会理事、曹州牡丹画院名誉院长、淮海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石学鸿先生是春秋战国时石碏八十八世孙,出生六个月,父亲石小云病逝,祖父石云轩是金陵著名词人、中医师、藏书家,外祖父胡吉如工书法,外祖母溧阳狄氏画花鸟,三家收藏甚富。幼承家学,并得金陵书画名流仇述庵、王东培、王伯沆、柳诒征等奖掖、指教。稍长,入上海正风文学院,从王西神、王福庵、陈彦通学书法、篆刻及文史,又得黄宾虹、蔡哲夫教导。

        石学鸿先生1940年毕业后任南京图书馆编目主任,博览历代图书、碑刻、印谱。1942年任印铸局技师,与陈巨来晨夕切磋,复钻研印刷机械、铸造。1943年兼任中国公学金石校勘学教授。1946年当选南京市参议员,创建建国报社、京声新闻通讯社。

        1950年石学鸿先生在杨仲子、胡小石、傅抱石的支持下,创办新安印社。其书法工篆隶、蝇楷,精于甲骨、铁线,治印秀雅,远紹何雪渔、汪杲叔,近拟赵之谦、王福庵,擅长累黍小玺与细朱鉴藏印。

        石学鸿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刊载于国际、国内多种辞书、图录、大典,个人印行有《云孙印存》、《石学鸿书法篆刻》。作品、传略入编《全国首届及二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中国印谱》、《中国当代篆刻家辞典》、《中国古今书家辞典》、《20世纪书法作品鉴赏》、《世界华人书法篆刻大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世界美术作品集》、《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世界名人录》、台湾《印林》、《两岸书法篆刻名家作品集》、香港《华夏千家书画作品集》、《中日篆刻展图录》、《中日书法展图录》、《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海内外甲骨文书法大展作品选》、《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作品集》、《中日甲骨文书法展选集》、《甲骨文出土百年纪念集》、《现代书法家黄山楹联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书画作品集》、《纪念于佑任先生诞辰120周年中日书法联展作品集》、《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江苏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藏品选》、《南京市文联五十年作品集》、《江苏书法五十年》、《风雨同舟五十年》、《东方之子》、《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名家书画作品集》、《江苏省文史馆建馆五十周年馆藏书画作品选集》、《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集》、《中华翰墨艺术宝库》等数十部典集。

        石学鸿先生1993年获《世界艺术名人证书》。1996年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证书》及“二十世纪知名艺术家”荣誉称号。曾获全国一、二等奖多次,特等园丁奖两次。2000年被聘为天下名人书画城顾问。2005年获“百名中国书画名家”荣誉称号和“中华翰墨丹青艺术家”荣誉称号。

         石学鸿篆刻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犀角雕随形光素杯(清) 下一篇:中国美术馆"雕塑百家联展"呈现106件作品
   
  特别推荐
重审和田玉最具争议的问题——产地
和田玉“迷”之评价指标——肉眼可过灯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黄与红,蜡石的灵魂之色!
致广大,尽精微——和田玉鉴定重构
如何鉴别一般石和精品石?
赏石,是综合多门类审美和文化的艺术
说说山形石的赏玩
高古玉典型特征鉴别方法,极佳的捡漏技巧!
地方博物馆的历代古珠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闲章不闲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陶瓷印创作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