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0-06-03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中国篆刻网 作者:徐叶翎
“越绝饶山水,古今文物稠”。“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堇山足灵气,慈水供余甘”(明吕时瀋《宁波风土》)。朱复戡先生的早期作品,饱含故里情缘。他深爱鄞州,爱这浙东甲山水,人文渊薮之邦,艺术家辈出之地。 二十世纪曙光初现之时,朱复戡先生降临世上,大千世界为他准备的是一座清冷的书斋——富有传统味的梅墟草堂。早慧,神童的才名,感动了张蹇叟老人,招他进入后乐园薛楼,这所天一阁近处的另一藏书楼。恩师悉心提挈,他自己刻苦勤奋,在为文、治艺的道路上阔步行进。 蒙学之年亦重学习书法,且是从篆书写起,兼攻《说文》,识辨古代文字,广阔道路,展现朱先生面前。 张蹇叟老师是位交谊广泛的硕儒,带着他到康有为那里得与多位大文人相聚,聆听高谈,接受熏陶。又老早结识吴昌硕老人,几位年长的文化名人都很看重他,多番奖掖,指导进取。朱先生不负重望——七岁那年作集《石鼓文》大字楹联,十一岁为宁波阿育王寺书大雄宝殿匾额,十六岁发表作品,十七岁出版楷隶书字帖,同年吴昌硕介绍他参加题襟馆金石书画会,绚丽的金色童年驰去,跻身一流名家行列,几年以后,经吴昌硕推荐出版《静龛印集》,标志他前期艺术的水平高度,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 植根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有良好的治学环境,以天马行空之力,致力升华,驰聘艺坛。论及朱复戡先生的艺术道路,大致分三个阶段:前期为二十五岁以前,重在投入传统,广涉历代名迹,承古法兼作塑造个性宗风的准备。二十五岁至五十岁为中期,遵传统,出新意,树宗风,脱盈蜕变。五十岁以后为后期,篆隶真行草诸体书法,金石诗书画各种门类,风貌独出,自成宗派,涵盖古今,独树一帜。《静龛印集》、《论二王书法》和《朱复戡金石书画选》可作为前后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品。 传统文化艺术之丰富积淀如同浩瀚的海洋,朱先生尤其注目于各历史高峰期的尖端,溯源流,明规律,取法乎上,借鉴发展。在篆书范畴,甲骨、金文、《石鼓》、秦篆等广泛涉猎;章草、简牍书法,魏碑楷书等也写出大量作品,对书法史的研究重在弄通书体嬗变规律,辟如对草书的起源,先生提出了“草书本由篆书出”,“草自篆文出,古时简体书”的精见。草书简化字形的依据是篆书,再上溯,造字的准则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据以探究古文字学,检验结字正误。作草书字最讲究精确,尝言:古人之所以笔下出错,乃因不通“六书”。先生草书作品,将草书规范化研究成果展现其中。亦将高见写成《修改补充草诀歌》,示范技法,阐述规矩。 书法创作,尽力构建艺术因素,具有强烈视觉冲力,在结字准确的基础上字形多变,造就艺术效果。对于探讨提高,强调不能限于“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然后方得融会贯通,机动运用。 《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等皆青铜重器,经典巨制。另外,陆续新发现的商周青铜器,先生也甚注意,商代金文雄浑朴茂的风貌尤为先生锺爱,直到垂暮之年仍旧不断汲取滋养,作无止境的追求。 心仪上古,浑朴质实的原始精神牵动先生的神思,仿佛重操古代工具,继续着前人的劳作。“无不叹为古人再世而新生。……为当今天下无与伦比者”(赵一新语)。中岁时候拟古玺作“沥水潜龙”,边款刻跋:“假今簠斋见此,必以为金村出土三代物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刘海粟见到朱先生一件大篆作品,深受感动,欣然题字曰:“游神于三代,冥心于造化。”是谓深知先生。
朱先生八秩高龄,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华青铜文化复兴公司顾问。这值有不少设计制作器物,亟需他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从荣代宝鼎开始,相继设计出中华宝鼎、龙凤宝鼎、诚则灵钟、震泽神鼋、虚云寺钟、青铜重器,分别陈列在上海玉佛寺、无锡太湖、美国夏威夷等地。中华宝鼎后来放大为世纪宝鼎,作为我国向联合国六十周年的赠品,陈列在联合国会堂前面。朱先生早期的碑刻作品有《上海四明公所建置记》等,后期作品《绎山刻石》(全文补写重书)、《泰山刻石》(全文补写重书)、《曹子建碑》、《交通大学图书馆记》等。以上青铜器作品之设计和铭古文撰书均出自先生一人;《曹子建碑》和《交通大学图书馆记》的撰文也由先生完成。篆刻大家又有青铜和碑刻作品者,古往今来唯先生一人,何况在这诸多方面成就他都达到了峰巅水平高度。
东晋以降,二王之后,行草书风行天下。朱先生精擅诸体书,然就其作品的数量论,作大篆和行草书法最多,便于杼发情怀,也因其溶量宏大故也,曾以数学作比仿,谓楷书;可以比作加减乘除法;篆书、草书犹如微几分、大代数,意在应注目于高层次。 行草书法,朱先生早年一度喜爱王铎、黄道周、倪元璐三家作品。有“明末三家实胜唐宋八家”一语。继而攻晋人书法,“羲献草如龙凤舞,低昂天地势纵横。”“二王大草如龙飞九霄,凤舞朝阳,腾跃翱翔,堪击叹也!”拟晋代书法,起初求像。酷似晋风,复舍形取势,注重神韵,注入个性,发展提高。较之古帖,更加紧凑,更加雄强,气派博大,落落大方。早在知天命之年,遍阅二王作品之后,作《论二王书法》,逐篇立论,见解精辟,亦兼考证相关史实。是一部草书研究的重要作品。 先生曾就《兰亭序帖》作书札,那是因一后生问道而写的复信,信中不径谈书法,却指出:《兰亭》本文,多有问题:一,开头长句“此地有”,“又有”。“所以”,“足以”,“亦足亦”。别扭噜苏。二,管弦、丝竹词语并出,重复累赘。三,“快”作“怏”,“览”作“揽”,“晤”作“悟”皆是别字。四,“岁”字不从山示,“类”字不从分,“犹”不应写作“由”。故指出“王羲之是书法家,不是古文家。书法家不通《说文》,亦一怪也。”不迷信古人,持批判精神。 在传统基础上提高是朱先生艺术的一个特点,尤其后期作品,金文大篆、《石鼓》篆书和摹汉简、临魏碑等,借名迹,存古风,再创作,呈新意。或看似青铜铭文,却是自己撰写,看似《石鼓》摘句,却是集字组句。照《流沙坠简》写的隶书、据二爨写的字幅皆系集字重作,存原貌,更呈朱派风格。作品已非一般的临古,乃是取古代作品作素材的再创作,是别具一格的创作。 朱先生艺术,曰精深博大,曰浑穆雄强,大气势造就视觉冲力,他的作品最易从并列的字幅中跳将出来,字如其人,有意追求。呈王侯气派而不是文弱书生,不择涓涓细流,犹如浩瀚的海洋。马公愚先生评价他“千年来一人而已!”诚钦服之至。 先生说过“较之二王,我比他们多活了几十年,应该写得更好。”中岁作《离乱》帖一则,亦坦露心机:
频年离乱,民生涂毒。衣食奔驰,未获喘息。何来雅兴,从事临池。假令吾有锺张养尊,羲献处优,当未必谢之,或且过之。
对于杰出历史人物,崇敬他,学习他,却不一味迷信,笔下实践,是水平高度的有力证明,复又写道:“此言唯知我者当能信其非虚语也”! 朱先生暮年,时值改革开放后文艺的春天,师母徐葳,殷勤照料,焕发起创作热情。回顾青少年时代,重理旧稿,重书搁置多年的汉简隶书、魏碑楷书,全文补写《绎山刻石》、《泰山刻石》、《碣石刻石》重光巨迹,补历史缺轶。前后对应,童心未泯,检点自己的艺术道路,眷恋早期的成功。遂理旧稿画《泰山双烛峰》山水画,画上题诗曰:“双烛奇峰拔地起,崔巍突屹与云齐。扶摇莫讶群山小,天外昂头万象低。”他心中的泰山,含意深邃。借烛峰喻自身形象。“泰山有古松,探首望人龙。历尽千百劫,依然挺劲胸。”此五绝也显为寓意之作。当年汉武帝登泰山极顶,对雄巍岱宗赞曰:“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泰山的品格气脉与朱先生相通,居岱麓二十余载,吐纳山林浩然之气,浸润大师性灵,有助于他艺术的升华。 朱先生是位名将其实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虽然他大量的遗作尚待整理发表,供作研究,以全面认识他。他对二十世纪书坛与中国书法史的重大贡献,应作充分估价。 伟大的艺术家既融合百家,又能匠心独运,标新立异,独领风骚。既是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又是创造者、发展者、开拓者。于书法家、篆刻家,其观念是民族的、尚古的,也应是时代的且又超前的。中国几千年来千百万艺术家们共同建造的殿堂,构建宏富,容量巨大。就书法而言,一般人很难一一涉足。朱复戡先生却以热烈的感情全力投入。对于走入传统和走出传统,他花费了毕生精力。朱复戡先生的艺术,既有历代书法史的投影,也有时代印烙。是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是金石学兴起以后成就卓著的一家,他以大量杰出的金石诗书画作品,铸就了身后的丰碑。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