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与省领导卢展工、孔玉芳、曹维新一同步入古色古香、庄重典雅的博物馆大厅,出席开幕式。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李岚清同志始终关心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筹备开馆的关键时期,就把亲手篆刻、书写的“白首方悔识字少”印章和同一内容的条幅,赠送给博物馆。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一周年喜庆之际,迎来这位始终关心博物馆建设,有浓郁的文字情结的老领导的篆刻展览,这于中国文字博物馆,于河南文化,于众多的文艺爱好者,是怎样的一件盛事幸事,是怎样的一种鼓舞和激励。
汉字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奇妙无穷。
秋阳透过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玻璃幕顶洒进大厅,在热烈的掌声中,李岚清作了一番发自肺腑的讲话。
指着背后“李岚清篆刻艺术展”的字样,李岚清谦逊地说,“其实我既不是学艺术的,也不太懂艺术,用了‘艺术’二字我难以承受,也十分不安。我想,这个篆刻展改名字为李岚清‘另类’篆刻展可能更贴切、更符合实际。”
李岚清感叹说,“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创建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意义。我个人认为,汉字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字,中华文化难以传承,历经数千年,中华文字虽然有了发展变化,但仍然一脉相承,万变不离其宗,奇妙无穷。但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汉字书写却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危机,很多青少年不但不会写毛笔字,连硬笔字也不会写了,很多人更是提笔忘字。当然,我们不应当对新技术采取抵制心态,电脑要用,要发展,但我建议大家,我们在用电脑输入文字的时候最好使用书写法输入,就是汉王书写。我2004年出版的那本书是用铅笔写的,除此以外所有书都是用电脑写的,手写并不比键盘慢多少,这样不至于我们变得不会写字。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有时间,我就经常写毛笔字。篆刻是以汉字文化为基础的艺术,学习篆刻有利于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我个人也会行书,但是过去对篆书研究较少,自从学习篆刻以后,真是白首方悔识字少啊!”
以石言美、以石言志、以石言情、以石言事、以石言趣
接下来,李岚清娓娓道来,向听众讲述了他71岁重拾旧趣,与印结缘,研习篆刻的缘起、经历和心得。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中国文字于灵动古朴的印面之间,蕴涵着动人多样的情态风貌,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