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金石篆刻 >
 

戴廷源:妙造篆隶金石韵(组图)

时间:2010-12-03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昆明日报)

戴廷源:“抱朴归真书道大成”。
《中华情》
《有朋自远方来》


  首席记者 肖宇辉摄影报道

  核心提示 戴廷源书法笔墨传统,长年在“碑”、“帖”二学中韬光养晦。其作品从“蝇头小楷”到“擘窠大字”皆有不俗发挥,而尤其擅长妙造篆隶金石韵。

  云南著名书法家戴廷源,善以金石韵味入书道,作品古貌苍茫而华滋浑厚。特别是其篆、隶书法,直追秦汉古风,具有“蕴山川之美、凝日月之辉”的大气魄,笔墨植根于传统并博采众长,书法妙造篆隶金石神韵。

  戴廷源,字怡泉,号秀山樵子、尼郎山人。出生于文献礼乐名邦通海,又生长于书香门第之家,他幼年受父母、舅舅等影响,从小就爱上了传统书画。六岁那年,戴廷源开始正式习书,从颜楷《颜鲁公双鹤铭》、柳楷《玄秘塔碑》等入门,先锻炼“颜筋柳骨”基础,继而临习黄庭坚《松风阁诗》、《李白忆旧游诗》等行草法帖,为后来书法之发展打下“刚柔并济”的框架。

  后来涉墨篆书、隶书,似乎更中下怀并更善发挥,从古代篆书特别是钟鼎文、石鼓文上学道,又向汉魏诸碑之隶书取经,戴廷源的篆、隶书法逐渐呈现出古拙而灵动的特点,其笔墨也更擅长于为篆、隶妙造金石古韵了。

  戴廷源如今年逾七旬,六十多年来他既书耕不辍又博学广识,书法之外于国画、油画、水彩、篆刻、雕塑、摄影等也有造诣。其书法作品遍布民间,嵩明法界寺和艺海楼、云师大图书馆、通海城隍庙和西山通运楼、建水南山寺大雄宝殿等文化名胜地均可得见。而其穷十数年心血收集整理出版的《秀山楹联集锦》、《秀山古今楹联荟萃》,更闻名昆滇并发行十五万余册。

  直追秦汉古貌苍茫

  戴廷源的篆、隶书法,植根于国学巨脉之金石文化,从作品艺术风格上看,直追秦汉而古貌苍茫。因为他长期从钟鼎文、石鼓文、汉魏碑文中汲取养分,所以不仅篆书、隶书具有难得的古朴面貌,就是楷书、行书等也从笔墨中流露出铿锵金石韵,具有华滋浑厚并刚毅凝重的“碑味”。

  篆书是中国古老文字,从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直到秦小篆,都属于篆书范畴。戴廷源学大、小篆诸体,尤其是萃取石鼓文精髓。秦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两千年来影响着中国篆书艺术的发展,戴廷源深窥其中堂奥,巧加移植并令自己的篆书艺术呈现出古拙阳刚之“石鼓气度”。刻苦钻研形成深邃己见,戴廷源书篆给人这样的观感,他用笔轻重徐疾随势而出,笔画浓淡粗细变化多端,运笔起承转合方圆并施,结构刚柔并济错落有致……

  在隶书上,戴廷源老于碑学之道。他学汉碑《张迁碑》、《乙瑛碑》、《石门颂》、《西狭颂》等,又学魏碑《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张黑女碑》等,又向滇中神品《爨龙颜碑》、《爨宝子碑》汲取精华,使得隶书融汉、魏碑学之长,将隶书古拙的艺术风格与石碑风化形成的千年沧桑美感结合,付诸今日的笔墨实践。在参通古碑的同时,戴廷源早年学黄庭坚、二王行草的积累,令其隶书在蕴蓄古拙之余又添洒脱俊逸,在“碑”、“帖”二学之间达成默契。

  挥洒榜书大气磅礴

  戴廷源在篆、隶、楷、行、草上均有造诣,而且从“蝇头小楷”到“擘窠大字”都能发挥自如,可以说是一位艺术素质较全面的书法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擘窠大字”也就是专业上所说的“榜书”,曾经于2008年9月获得“第二届中国榜书大赛”第三名,在省市乃至国内都具有较好口碑。


  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就是自古以来多用于题署宫殿、山岳、庙宇、楼阁、苑囿、亭台等的大字书法。据刻石和文献记载,中国首位榜书书家是秦丞相李斯。此后,历代写榜书者长江后浪推前浪,推动榜书由特定用途的“署书”,逐渐发展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字书法艺术。

  在云南地方,戴廷源的榜书作品经常被用于庙堂、景区、楼阁、招牌等场合,其榜书以大气磅礴见长,符合大众特别是使用者的审美心理。从书风来看,其榜书内蕴颜柳筋骨,外彰黄庭坚、二王行草气度,字里行间还时不时透出汉魏古碑风韵。榜书字大而不僵,线条峭拔峻劲而富有弹性,结构端庄凝重而欹正相随,章法轻重相携而收放自如。

  很多人写榜书,虽然大气却容易僵滞。戴廷源挥洒榜书大气磅礴,而且能写出多见于“蝇头小楷”的那种精健秀逸,字体大而不失精微之妙,俊俏、灵动、妍美之姿别开生面。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浙江省青年书协篆刻委员会举办“金石传韵、玉环雅集”篆刻创作活 下一篇:沪上举办楼辛壶金石书画展
   
  特别推荐
重审和田玉最具争议的问题——产地
和田玉“迷”之评价指标——肉眼可过灯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黄与红,蜡石的灵魂之色!
致广大,尽精微——和田玉鉴定重构
如何鉴别一般石和精品石?
赏石,是综合多门类审美和文化的艺术
说说山形石的赏玩
高古玉典型特征鉴别方法,极佳的捡漏技巧!
地方博物馆的历代古珠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闲章不闲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陶瓷印创作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