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用中纤板临时搭建的案子,铺一块厚毛布,摆上文房四宝,这间常用于洽谈业务的办公室,顿时文气横生。周围的音响展示架上,已经严严实实挂满了书法作品。一群人围在一幅作品前,站在最前面的一位清瘦的中年人,无语凝神,目光在字里行间行走。片刻,随着他伸出的手指和精炼的语言,安静的气氛被打破,你一言,我一句,一场关于书法的讨论便展开了……这不是书法展览的评选现场,而是伊犁书法篆刻沙龙组织的第36场雅集实况,那位清瘦中年人正是自治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潘蔚林先生。说起伊犁书法篆刻沙龙,记忆又回到了2006年3月。几位痴情的弄墨人走出书房,聚在一起,端起一杯清茶,谈起了书法、篆刻艺术……当天畅谈之酣,令人久久不能散去。别后各自思量,为什么不继续进行下去呢?于是,在几位年轻人的倡导下,呼应出一群痴情弄墨者,组织成立了伊犁书法篆刻沙龙,他们把每月的15日定为雅集聚会日。伊犁书法篆刻沙龙活动的开展,受到潘蔚林先生的大力支持,每逢雅集,他会一丝不苟点评每幅作品,并时不时地提笔示范。
学习需要博取众家之长,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开阔眼界,沙龙非常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2007年夏季,上海著名书法家童英强先生在游览河谷时,潘蔚林与沙龙成员周强想方设法,把这位贵宾请到了沙龙的一次雅集现场。简单的环境,质朴的情怀,让这位书法界的名人深为感动,面对面为沙龙成员讲授书法知识。新疆著名书画家、学者闵阴南先生和伊犁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宗汉先生也曾先后对沙龙成员进行过现场示范和指导,使成员收益良多。
书法篆刻沙龙一直没有固定的雅集场地,这并不影响沙龙的成长。这群志同道合的人,坚持以游击为主,经历风雨,辗转奔波,把每月15日的聚会雷打不动地坚持了下来,且有滋有味。年底一盘点,沙龙成员也由当初的四五人发展到目前的十余人。沙龙的发起者之一周强不论多忙,都要挤出时间研究书法篆刻艺术。时间是挤出来的,功夫也是练出来的,在台灯下磨石挥刀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也让这位别号“石人”的人一步步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仅两三年间,作品缕缕被选入由中书协主办的专业性强、含金量高的国家级大展,曾在中国的印学天堂———西冷印社举办的篆刻展中获奖,并两次参加了西泠印社高手云集的海选比赛,最终冲入仅剩百余人的阶段。沙龙的铁杆成员陈山宏,是一位专业的灯光音响经销商,平时爱说爱笑,十足的乐天派,对篆刻的痴爱也心追手摹了十几年。他是一个不怎么爱参加展览的人,平时刻印,刻了即磨,遇感觉良好的作品,则向同道拱手相赠,甚是慷慨。前不久,几经友人催促,方才投稿参赛,结果一箭中标,和周强一道双双入选第六届全国篆刻展。
盘点盘到这里,不能不提起另一位成员,他就是从小迷恋文房四宝的董晓勇先生,其作品先后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西部展、全国新人新作展。两次重大赛事的成功入展,也让他凭借实力成为中书协会员。
这几位已经打入国家展赛的弄墨者并没有因为收获而自满自傲,反而更加谦虚地学习,更加频繁地与沙龙成员交流,悉心讲述自己的心得和观点。在他们的带动下,沙龙的其他成员如刘正祥、林忠胜等更加努力学习探索,脚踏实地储学积养。加入沙龙较晚的几位同道,也在不断进步,现在的书写水平与刚刚加入沙龙时的水平已经不能同日而论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也即将被开拓出来。
伊犁,这片美丽的沃土滋养着书法艺术的快速发展,也涌现出一批如张肇思、王宗汉等老一辈书法家们,他们临池不辍,治学严谨,为伊犁的书法开辟了一条平坦的道路。在大浪淘沙的经济时代,伊犁书法篆刻沙龙就在这条道路上,怀揣着梦想,义无返顾地继续向前走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