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金石篆刻 >
 

王志伦和他的金石收藏

时间:2012-03-10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王志伦20多年来都生活于海外。然而,但凡熟悉中国篆刻、印石艺术的专业人士对于这个名字可并不陌生。他与昔日沪上众多书画篆刻名家都有着渊源流长的师徒之情。谈及此,就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他东渡日本前开始了。

拜名家学艺

王志伦出生于艺术之家,自幼就拥有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其父不仅喜爱“舞墨弄石”,更擅长书画,广博群书,善交友人。“梅花草堂”主人朱屺瞻、“安持精舍”主人陈巨来等中国书画篆刻名家都是其父好友,平日里常去其家中雅聚,兴致来了也留墨治印。于是,受家学熏染的王志伦从小就游学于唐云、程十发、沙孟海、伍蠡甫、王蘧常等中国书画大师的门下,对于这些艺术大师的治学和修为无不熟识。在书法和篆刻上,王志伦异有禀赋,并有幸拜得篆刻大师陈巨来为师,弱冠初露锋芒,常得陈巨来先生与同道的赞许。然秉性淳朴不喜张扬,陈巨来先生晚年治印因眼力不济代刀之作多出其手。

提及这些前辈尊师的指授,王志伦一语一言中时刻都透出感激与怀念之情。每每谈及此,他都会感慨万千:“当时,尊师陈巨来常至寒舍,饭饱茶余,便会与家父论艺谈印,吾作为旁听,也是思潮澎湃。记得一次,尊师突然兴之所致,为吾篆刻了一方印,印面为‘志伦长幸’。”如此情景,王志伦至今记忆犹新。所以他一直在感叹:“受业熏陶,得益匪浅,日益积累,印象深远、始对印石‘情有独钟’。”或真承尊师吉言,王志伦如今可谓是事业、家庭诸事顺心,其书法篆刻之修为无不让中日业内专家为之称道。工作之余,浸于治印及印章、书画文房品收藏。论印材,鸡血、田黄、芙蓉、艾叶绿,以及秦汉官私印章,名人刻钮治印等等无所不有,无所不精。

一侧旁听引发东渡

提及志伦的日本留学,也是承众位前辈尊师的“指点”。平日里,志伦总是穿梭于其父与这些前辈们的雅聚中,常常听及前辈们谈论访日归来后的感受。当时正值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至顶峰,其文化艺术异常蓬勃。王志伦回忆:“一方面,诸位大师当时对日本在保护传统文化上的出色行径颇为感叹,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文革期间众多文物流入日本更是深感遗憾。”于是,年轻的王志伦萌生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在他热情澎湃的内心,向往着能到日本去看一看,学一学,获得更开拓的眼界。

皇天不负有心人。1986年,王志伦终于梦想成真,获得了赴日留学的机会,前往日本大崎外国语学院学习日语。在读期间,他深刻感受到了日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由此,志伦对于祖国的文化和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骄傲之情,也更激发了他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的刻苦钻研和修习。1990年,刚刚毕业的他就被日本一家笔墨铺聘为艺术顾问:其一是看中他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其二也是让他负责鉴别作品的真伪。

程十发挥毫“伦典堂”

也就在同一年,志伦不仅在事业上顺风顺水,爱情之花也艳丽绽放,与日本姑娘典子相爱并结婚。婚后,两人一起回国宴请亲友及往日诸位前辈尊师。当日的热闹场景至今都在志伦的脑海历历在目。德高望重的程十发老先生亦来祝贺,宴席上他非常高兴的说道:“中国人娶日本女子为妻不常听说,中国女子嫁到日本到是常有所闻呀。”

在同妻子典子返回日本前,王志伦夫妇特赶赴程老先生府上辞行并表达对尊师的谢意。程老先生高兴不已,兴致之余从一卷古纸中挑选了一张粉红乾隆纸,挥毫写下了“伦典堂”三个大字,并解释曰:“取你二人名中各一字,以求合意。‘伦’,前人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永恒的’;而“典”乃典子,喻指京都小姐,京都是一个典雅的文化古都,二字合意希望你们伉俪今后能为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多做贡献。”程老先生的题字让王志伦深受鼓舞。8年后,志伦自立门户,创建了自己的会社,遂以“伦典堂”为名。

从此,作为“伦典堂”主人的他成为了中日印石界里赫赫有名的“印癖”。只因他这十余年来,一直往返于中日之间,广收各类印石刻章。对于国内各大文物商店来说,王志伦绝对是VIP级人物。每每他的到来,店内负责人就会拿出店内珍品供他挑选。如今,在日本留居20多年的王志伦已经收藏有各类明清刻钮治印千余方,包括田黄石、鸡血石、芙蓉石、艾叶绿等多种印材,其中田黄印章就有80余方。如此丰富的印章收藏,实属少有。

“印癖”称号不胫而走

志伦的种种收藏故事耐人寻味。他珍惜收藏的清代篆刻家陈鸿寿、丁二仲、赵古泥、邓散木、陈巨来、王福龛等35方名家治印就是“伦典堂”创建之初他在一文物商店巧购所得。1994年,一位日本藏家经过友人介绍来到其家中,出示了23方明清田黄印石,由于该藏家突遇生活困境,急需用钱才忍痛割爱。如此多的田黄印石,王志伦一时也难以拿出相当的资金。然而,爱印胜过一切的王志伦又怎可甘心让眼前的佳品溜走呢?当即决定卖掉仅有的住房,再加上多年的全部积蓄将这批田黄印石收入了囊中。回忆至此,王志伦笑谈,这批田黄石真可谓“房子易得,田黄难求也”。

一次,在日本古董市场,他见到一方只有阴面没有边款的印章,经审印面为“甘泉岑鎔仲陶所得金石文字”。此印印风,抑扬飘荡,以刀代笔,极有创意。由此,王志伦断定该印为清代大家吴让之作品,由于卖家不识其价值,志伦仅以5000日元就买下。回到家中,他取出相关印谱仔细查看后惊喜地发现了该印的出处,原来该印乃吴让之为仲陶所篆刻的印谱中收录的代表作之一。收藏多年的“印癖”王志伦感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让王志伦尤为珍爱的两方印,一方是芙蓉石的“光绪御笔之宝”原印,另一方则是印面为“满洲国亲王印”的艾叶绿巨印,原藏于昔日日本驻旧满洲国的一位军官之处。1998年,该军官知道志伦的“印癖”之好后,向他展示了这两方印。志伦即以重金将二印购下,沪上著名鉴定家蔡国声先生在机缘中偶视该二印后赞口不绝,对于“光绪御笔之宝”原印,蔡先生还特别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专栏里撰文评述:“国宝流失百余年,今自东瀛回归,可谓功德无量呀。”

落叶终究要归根

王志伦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古董在日本备受欢迎。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篆刻大家小林斗盦等众多名流和艺术家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爱好者,他们时常与志伦博古论今,谈艺写书,并成为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良师益友。对于这些日本友人能如此喜爱和熟识中国的古董和汉诗学,志伦深受感动,并为之尊敬。

由于一直穿梭于祖国与日本之间,对于两国的古董市场颇有研究。1995年,他接受日本艺术新闻社《墨杂志》的邀请,与日本书法家梅舒適老先生联合编写《古印材解说》、《中国古印材礼赞》、《印材余滴》等关于篆刻印章的书籍,他所收藏的部分印材和印章也收录其中。这几年,日本多家杂志社更是不断邀请其撰写相关中国古董市场和收藏界的文章,如《中国拍卖新事情》《中国富裕层喜欢书画、文房四宝》、《西泠印社特辑》等。

王志伦研究发现,尽管众多日本藏家和友人对于中国文化和古董研究有加,但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他们对于中国艺术品的价值理解还是存在一定误差,很多物件的真正价值在日本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知,价格也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应有的体现。例如,其师陈巨来先生的一方印章作品,在日本市场上仅以10万日元(约合7000元人民币)就可成交,而同样的作品在中国的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一般都是1万至2万元人民币起拍,而且文玩珍品、书画精品往往能以超出百倍的价格成交。

王志伦指出,近些年来很多友人和藏家都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了,对于文化和艺术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富裕阶层开始收藏和投资文化艺术。所以,逐渐出现了众多文物古董回流的现象。过去流向日本市场的宝物都纷纷回国。大家都意识到中国古董的市场是在中国而不是在日本。此时此刻,王志伦表示,他将更一步宣传祖国的文化艺术,让更多的珍品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尽管王志伦早已习惯20多年来在日本安静安定的生活。很多亲朋好友也都劝他加入日本国籍,但他只选择了永久居留。他说:“我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深感自豪,而且非常厌恶‘归化’这样的字样。”他认为,他的艺术天地只会在中国。落叶总是要归根的。这一点如同他对他的收藏一样,多年的藏品最终也是要回家的。他说:“这20多年来,收到的这些文物都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应该属于国家。现在,我只是代为保管,今后终归要将这些文物带回祖国,捐献给博物馆。能在博物馆内将这些藏品展示于众,是我的心愿。”

人物简介: 王志伦,号足石、乐石斋。祖籍浙江鄞县,1962年出生于上海、自幼酷爱金石书画、从陈巨来先生治金石及印学;从胡问遂先生习书法;从唐云先生攻国画及美术理论。1986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大崎外国语学院。2008年9月篆刻作品捐献日本专修大学。现任伦典堂理事长、上海“天地盛甲”财富会副会长、北京嘉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日本支社负责人。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印石的硬度是怎么区分的?篆刻刀硬度是多少? 下一篇:用久了的印泥恢复润泽的方法
   
  特别推荐
重审和田玉最具争议的问题——产地
和田玉“迷”之评价指标——肉眼可过灯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黄与红,蜡石的灵魂之色!
致广大,尽精微——和田玉鉴定重构
如何鉴别一般石和精品石?
赏石,是综合多门类审美和文化的艺术
说说山形石的赏玩
高古玉典型特征鉴别方法,极佳的捡漏技巧!
地方博物馆的历代古珠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闲章不闲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陶瓷印创作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