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金石篆刻 >
 

各时代印章风格浅说

时间:2012-03-14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先秦印:形态各异

据现有资料,中国最早出现的印章是商代的三颗玺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渐趋发达,玺印的用途也逐渐扩大。这些玺印大多和战国铜器上的铭文相合,其中也有许多是春秋时代的,很难分辨。在战国时,各国文字各不相同,反映在玺印中的文字也不相同。这些玺印的印形、文字的安排,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性,反映了战国时代思想活跃的生动局面。

秦印:简洁、明晰

秦印即秦统一中国后的官私印玺。 " 六王毕,四海一 "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以后,在政治等各方面 进行了改革。

战国时,由于各国的文字不统一,因此要统一政令就极不方便。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等整理文字,力求简洁、易认;制定了 " 小篆 " ,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这种文字,外形基本上是方的,笔画是圆转的。它第一次把汉字在结构上定型,固定了部首、偏旁。由于玺印基本上是方的,为了制造玺印的方便,又定出一种专门用字叫 " 摹印篆 " ,以便以圆适方。把玺印的名称也作了规定,天子用的叫 " 玺 " ,臣民用的叫 " 印 " 。这种玺印的改革是在文字改革的轨道上进行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秦始皇在位时间不长,所以这时的印章艺术尚不成熟,它只是在战国玺印与汉印之间架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

汉及魏晋南北朝印:端正庄严

到了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时代,印章的使用范围更为扩大,印章艺术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开始,西汉印章承袭秦印制度,明显的标志是白文印用边框,后来渐渐去掉边框,在文字上也更方整、工致,表现出一种端正庄严的气象,反映了汉代强大昌盛的威仪。到了东汉,由于手工业更为发达,印章制作趋于精致。印章文字在摹印篆的基础上,笔画加以屈曲延伸,叫做 " 缪篆 " 。如果说把秦印的改革比喻为 " 品种的改良 " ,那么汉印可说是这种 " 品种改良 " 结出的硕果。后来魏晋、南北朝的印章,基本上承袭汉印。不过,由于文字演变发展,隶书、楷书相继出现后,人们对篆书的书写距离远了,所以印章中篆书的书法水平不及汉印。

汉代的印章从表面上看方正平直 , 其实变化很多,风格不一。这时印章艺术已深入到文字书法的线条中去,不像战国玺印那样从象形上去表现,而是讲求典雅质朴。后来明、清时代的篆刻艺术基本上继承汉印传统。

汉印大体上有平实、浑穆、方刚、峭拔、圆转几种风格。同时,由于国家强盛统一,在官印中又出现了一种赠给兄弟民族的印,另外,词句印的文字渐多,图画印的样式更加丰富,都较战国时有了很大发展。

唐宋元的印章:庄重端雄与清秀雅致

自晋代使用的文字实行楷书以后,人们对篆书疏远了。过去的公私文书写在竹、木简上,这时已可写在绢纸上;古代的玺印是盖在泥土上作封志的,现在的印可以用住硃或墨色涂盖在纸上,所以自南齐以后,因绢纸宽度大,官印也放大了。

在唐、宋时,印章的制作已渐趋寂寞,这与官方的铸造限制有关。唐代的官印形体放大,已和私印 " 分道扬镳 " (战国、秦、汉等官玺印和私玺印形体相差不大),私印的铸作当然受到影响;宋代大中祥符五年,官方曾经禁铸私印,并规定私印只能用木雕刻,面积不过方寸,所以唐、宋时期私印流传很少。但另一方面,唐、宋的书画艺术却发展起来,不少名家把印章用于书画,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记述了晋到唐钤于书画上的印有五十四枚,褚遂良在摹《兰亭帖》上用了 " 诸氏 " 小印。

到僧怀素用汉代 " 军司马印 " 钤在得意的书法作品上。皇帝欣赏过的书画,也要盖上 " 御览 " 等印章,这就出现了一种 " 鉴赏图书印 " 。文人雅士们对印章的欣赏,兴趣日益浓厚。唐代赫赫有名的宰相李泌,特刻有 " 端居室 " 一印,开了 " 斋馆印 " 的风气。宋代著名词人姜夔有 " 鹰扬周室,凤仪虞廷 " 一印,八个字隐含自己的姓名,很有趣,将过去词句印的内容,融入了文学意味。由于宋代金石考据学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是摹集古印谱,这更引起了文人们的注目 , 说著名书法家米芾曾经自己试着刻印,一时传为美谈。

这些情况表现出,唐、宋进期的印章艺术从表面上看是 " 衰落 " 了,但从印史内部去观察,它是在变化、发展。唐、宋以前的印章完全是为实用,由于它的艺术性很强,所以称为实用艺术;到了唐、宋时期,在实用的基础上已逐渐趋向于欣赏。以前印章是由工人铸造的,这时文人们已开始试刻,这就使印章艺术趋于质的渐变。所以,我们从印史上来看,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元代统治者出于本民族的习惯不重视篆书,官印也有用八思巴文的。宋代有一种押字印,元代私印也提倡用押印朱文,形式不一,有方形、圆形、长方形、葫芦形等等。有的刻一字楷书,有的姓用楷书,下面花押,有的只有一个花押。这类印在印章中也别具一格,有一种朴拙的美。

在元代,汉印传统表面上已衰竭,但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却仍在收集古印,珍藏印谱,成为一股 " 暗流 " 。一种细朱文印成为时尚,直到赵孟(兆頁)、吾丘衍等人研究印学,情况才起了很大变化。作为著名的书画家,赵孟(兆頁)对篆学研究也很深,他的篆刻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可以说赵孟(兆頁)是为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论方面奠定基础的人。在赵孟(兆頁)等人之后,王冕则在实践上对篆刻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的印章材料都要求质地坚韧,经久耐用,大多是铜、玉、象牙等,或铸或凿,所以文人不会刻,即使是赵孟(兆頁) 、吾丘衍,也只好自篆后请工人刻。汉代时,间也有用绿松石刻的,多用于殉葬品,平时不采用石质作印,因嫌它质地不坚固。到王冕时发现可用浙江的花乳石刻印,这样就为明代篆刻艺术的兴起开拓了便利之路。它的意义不仅在此,还在于确立了篆刻是以石质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困为石质最能表现出刀笔之趣。王冕用花乳石所刻的印虽流传不多,但从仅存的几方印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刻的是真正的汉印传统,其风格雄健古朴,意境甚高,富有刀趣;可以说,文人刻印以汉印为归,他是首屈一人。可惜他僻住山中,当时没有广为传播。

篆刻艺术是由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而来的。印章艺术与篆刻艺术的分界线以赵孟(兆頁)、王冕为标志。从形式上看,印章艺术与篆刻艺术没什么不同,都是刻印,但本质却不同,前者是实用艺术,后者则是欣赏艺术。

明清现代印:名家如云,姹紫嫣红

我国真正的篆刻艺术从明代兴起,有功之臣便是文彭。王冕虽发现用石刻印,但没能流传开来,文彭用石刻印,带来了篆刻艺术的春天。到了清代,篆刻艺术出现了万紫千红的局面。

从清代到现代,历时约三百年,名家如云,是篆刻艺术 " 万紫千红 " 的时代。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篆刻艺术在明代的基础上大有发展和创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篆刻艺术形式更为多样化。在明代,基本上以汉印形式为多;清代除继承汉印传统以外,很多篆刻用继承了古玺式样。

(2)在章法上,明代篆刻一般都较匀整、对称、疏朗;清代的篆刻,章法一般较错综、参差、紧凑。

(3)在印文的用字上,由大、小篆的合一,又扩大了用字面,如鼎彝、权量、镜铭、泉币、砖瓦等文字,不论方体、圆体,均可入印,有创造性。现代由于甲骨文的大量出土,甲骨文入印更是一个特色。
 
(4)在刀法上,由 " 冲 " 发展到 " 涩刀 " 、 " 纯刀 " ,进而归纳为 " 刀、石、笔、墨 " 四者的结合。由 " 光洁 " 的一路,发展到 " 残破 " 的一路,形成为 " 工 " 和 " 放 " 两种创作方法。

(5)由篆刻与书法的结合, " 书从印入,印从书出 " ,发展到 " 诗、书、画、印 " 的熔成一炉,大大发展了篆刻创作理论与实践。

(6)边款艺术由行书发展到各种书体,由书发展到画,由阴刻发展到阳刻,由简约的内容发展到丰富的内容。

(7)印社组织如西冷印社、乐石社、龙渊印社、《印人传》等的出现,都标志着篆刻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在这一漫长时期里,我国的篆刻艺术不断地由内地向香港、台湾地区发展,并与日本加强了联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用久了的印泥恢复润泽的方法 下一篇:印章印钮的吉祥寓意
   
  特别推荐
重审和田玉最具争议的问题——产地
和田玉“迷”之评价指标——肉眼可过灯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黄与红,蜡石的灵魂之色!
致广大,尽精微——和田玉鉴定重构
如何鉴别一般石和精品石?
赏石,是综合多门类审美和文化的艺术
说说山形石的赏玩
高古玉典型特征鉴别方法,极佳的捡漏技巧!
地方博物馆的历代古珠
 
  本月热点
从赵之谦拍卖1200多万印章的高清
“凤城刀客”张文国金石篆刻
关于秦始皇帝「书同文字」的新知
“印从书出 ”浅说
中国各省珍稀宝玉石,看看你家都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
南京千年麒麟石刻风吹日晒处境忧
闲章不闲
书法篆刻的传统与创新
陶瓷印创作谈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