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丹青何掳构华沦——石虎重彩人物画

时间:2020-06-04 14:55 来源:腾讯网 作者:佚名 点击:

编者按:本次选辑的作品出自1998年8月人民美术出版社精装出版的《石虎画集》四卷本之《画集三:重彩》篇。旨在重温经典,以飨读者。因年代久远,书中所刊发作品己散落各地,难见真容。因当时印刷条件不成熟,作品图片效果虽尽可能还原,但仍难以企及原作,仅供参考。

传统回眸中的现代探索

——论石虎重彩人物画

潘小菊

在当今画坛,石虎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他总是用艺术家的热情和飞扬的笔墨,反映时代和人生,在不断的变化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尤其是他九十年代的重彩作品,一经推出,就在当时激起强烈的反响,引发了学术界对于继承和发展的思考。现在看来,无论在哪个时间节点,他每一个蜕变,都是留下一个探索者一场凤凰浴火般的淬炼,其结果必然是艺术生命的涅槃重生。当新的理念、新的语境脱颖而出,他的作品便摆脱了教条化、程式化的禁锢,而变得更富有审美的创造性,从形式到内容烙印着鲜明独特的个人印记。

上个世纪90年代,石虎创作了一批重彩人物作品,题材涉猎广泛,从古代到现代,从本土到异域,可谓纵横交错异彩纷呈。尽管这一时期石虎基本都在海外,但他关注的重点仍然是中国画的发展与创变,并无一例外地受到国内艺术思潮的影响。当时正值85’思潮之后,它的余波依然在美术界泛起涟漪。现代重彩绘画亦面临着变革和转型,东西方各种艺术观念的碰撞,使之逐渐走上西方写实主义和东方写意精神相互渗化融合的道路。在这方面,石虎应属首当其冲的开拓者、践行者。那些年他在海外,比在国内的画家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西方绘画的观念、流派和技法,并通过学习、观察和体验,将其适度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因此,石虎这个时期的作品,交织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诸多元素,构成新、奇、独、变的丰富多元的审美体系。他的作品打破了传统重彩“唯笔墨”的固化格局,广泛吸纳中西绘画之精髓,通过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方面的组合,生成现代重彩的新样式,从而实现了中国人物画的飞跃提升。

当石虎的审美视野拓展到地球的另一端,西方绘画领域众多的大师和派别便接踵而来,之后欣欣然沉浸其间,最终将目光投向了毕加索、达利、米罗等人。毕加索的理性抽象,达利超现实主义的幻觉,以及米罗从真实到幻想的变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握着毛笔画中国画的石虎,让他在写意和写实、具象和抽象、真实和梦幻之间找到了一种中和性的绘画语言,使自己审美的表达更趋现代和多元化。为此,他的重彩人物作品,已不再拥有中国式的原貌,而在水墨重彩的外壳下,填充了更丰富的西方绘画的部分内核,从而构成现代重彩新的语言体系。他所刻画的人物,完全颠覆了传统重彩勾线、渲染、填色的程式,而开始注重肌理、色彩和情境表现,形式内容已经转化为驿动着主观精神,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审美特征。这显然是中国画与西方艺术的对接,也是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代表了画家在保持民族性的前提下,对中国画的改造和革新。

尽管石虎一直担当着时代先锋的角色,甚至在异域的土地上流连良久,但他的血液里流淌的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文脉精华。这一坚定的信念始终根植在他的艺术生命里,不曾因地域、环境和审美的变化而动摇过。因此,我们总能在他那充满现代感的作品里,找到中国画最质朴、最原始的部分。比如作品中偶现的斑驳旧色,令人想起中国庙宇里镌刻着古远历史的壁画,而有些形体稚拙色彩鲜艳的人物,则是农民画、儿童画的缩影。在石虎看来,现代重彩的沿革必须建立在中国画的基础上,无论形式如何变幻,也不能失去中国画的本质特性和民族特色。因此,石虎大胆引入西方绘画元素,在造型、构成、色彩等方面追求新意的同时,从未舍弃传统的笔墨表达,依然存在着线墨、虚实、疏密等中国画最基本的对比关系。另外,他对各类民间艺术的关照和吸收,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本民族性的审美特质。

在同龄的画家群中,石虎是率先走出国门的先驱人物,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远赴非洲,此后的20多年一直在海外巡游。这使得他对异域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有着更直接、更广泛的认知,反映到作品中则表现为超前的创新与变革。他的作品经常闪现着令人亢奋的亮点,有时是色彩,有时是人物,有时是技法,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充满了磁石般的吸引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类似魔性的感觉?其根本还是在于他的卓尔不群、反常合道,“土”和“洋”是他在创作中都选定的两个极端,虽与世俗相悖,却是一路逆风飞扬。在他的灵魂深处深埋着思变、求新的种子,所以才开出簇新的花朵,彰显出强烈的个人主义的色彩。特别是在打开画坛封闭之门不久的90年代,石虎则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站在时代的前沿与世界共舞。透过每一幅作品,都可窥见他那颗狂热躁动的心,以及独立、自由、张扬的个性,随着奇异的画面景象喷发出来,带来震撼、惊喜、懵懂和释然,似乎调动了人的所有情绪和想象去欣赏、去理解、去玩味。这便是石虎作品的魅力所在,他超乎寻常的审美有时就是一个奇妙的谜题,而答案在每个人的心中。

时隔三十年后,再次回顾石虎走过的艺术道路,其创作的途径和轮廓愈加清晰。其实石虎属于那种激情澎湃的创作型画家,营养他的土壤通常是杂石丛生的。只不过环境的复杂多变,未能阻碍他的日趋茁壮,反而锻造了更强劲的生命力和灵活变通的应变能力,导致他的作品也充满了无法预知的可变性。他这种不安分的状态,激活了潜藏的创作灵感,不断生发着新的活力和能量,使作品鲜活灵动新意盎然。这对于石虎而言,是永葆艺术激情的法宝;对整个画坛来说,则是推动中国画与时俱进的利器。

▲《牵霞》·霞晖牵手亦销魂

·纸本重彩·122cm×75cm·1993

▲《相拥》·向画冷暖索温柔

·纸本重彩·142cm×72cm·1993

▲《紫情》·紫情永信

·纸本重彩·68cm×68cm·1992

▲《烛客》·天客扣门问烛女·可否茅棚共蛮荒

·纸本重彩·95cm×101cm·1993

▲《还乡》·还归人初之梦

·纸本重彩·103cm×106cm·1991

▲《忘魂》·丹青何掳构华沦

·纸本重彩·122cm×70cm·1993

▲《上马》·劝马花时节

·纸本重彩·100cm×106cm·1993

▲《鹿人》·席共鹿人之感

·纸本重彩·50cm×50cm·1992

▲《山归》·山获自然

·纸本重彩·93cm×166cm·1993

▲《琼铭》·仍思高昌魂永

·纸本重彩·99cm×105cm·1993

▲《沙风》·局部

·纸本重彩·1993

▲《茸蓉》·借印商贾得画半·无奈石虎怕牛刀

·纸本重彩·98cm×100cm·1991

▲《弦花》·青涂朱抹是花纸·额上窗机看暮迟

·果面瓜乳霜色重·折藕根根无情丝

·纸本重彩·100cm×98cm·1992

▲《祈明》·局部之三之四

·纸本重彩·1992

▲《圣浴》·洗涤心灵之圣浴·当为人类复明之大礼

·纸本重彩·144cm×75cm·1992

▲《倩娘》·纸本重彩

·101.5cm×105cm·1992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方向讲解中国山水画:点景与对景写生 下一篇:谢无量——书法不难于谨严而难于烂漫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