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伯众,专业书法近50年,63岁的王伯众通临几十种汉碑。“我18岁时师从第一位恩师徐州著名书法篆刻家黄龙先生学习隶书、金文12年,先生教导我,学习书法一定要广临汉碑。”王伯众说,记住黄龙先生教导的他,这几十年可以说通临了几十种汉碑,“写好书法没有捷径,就是要老老实实地下硬功夫。”


遵循传统,态度端正广临碑帖
“写书法,一定不能浮躁,态度要端正,要走传统的路子,老老实实地广临碑帖,尤其是汉碑。”王伯众说,书法没有捷径,路就在碑帖之中,特别是代表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汉碑,一定要尽量多临。


青年时代的王伯众每日临汉碑不辍。娶妻生女后,白天上班的他,经常在晚上9点后等老婆孩子都睡了之后,在骨排凳上临帖(当时生活清苦,置办不起书案),几乎每天都临到凌晨三四点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下硬功夫苦练基本功是写不好字的。”王伯众说。


1980年,26岁的王伯众拜姜舟先生为师,学习国画、书法。“姜舟先生也同样要求我广临碑帖。这几十年,可以说世存的汉碑,我几乎都临了个遍,好几十种汉碑,我现在都是熟稔于心、信手拈来。”王伯众说。


主攻隶书的王伯众,喜欢汉碑的粗犷、厚重和端庄、大气,几十年的临摹、体味、揣摩,王伯众书法作品也形成了同样的风格,笔势浑厚、意态高古、端庄厚重,深得汉碑神韵。


书家素养,琴棋书画是基本修养
除了广临碑帖是书家必下的硬功夫外,王伯众认为,一个好的书者,必须还要具备文学修养,还要懂些琴棋书画。



“写书法,不懂古代文学你怎么写?一位合格的书法家,应是将古代识文学名篇名名熟记于心的。因为每幅作品,你要交代出处,要交代作者;你写的作品一共有多少字,该怎么谋篇布局你得做到心里有数。”王伯众说,现在有很多人练书法,渴望速成、渴望走捷径,这些浮躁的想法都是不对的,不沉下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绝对写不好书法的。


“写书法,还要懂一些琴棋书画,这些艺术都是相通的。”王伯众说。看似琴棋与书画毫无干系,但里面的道理是相通的。


比如说“琴”,音乐要有高低起伏才会有韵律感,才会产生美的愉悦,书法也同样如此。书法笔墨的“干、湿、浓、淡、枯”掌握好了,写出来的作品跌宕起伏,也同样会具有韵律的美感;再比如说“棋”,下棋讲究个“经营”,这和书法的谋篇布局的道理是相通的,如果“经营不好”,就会杂乱无章,好的书法作品是一气呵成的、有如行云流水;“画”,书法与绘画本来就密不可分,写书法的人即使不会绘画,也要懂一点画,点、划之间的轻重缓急,笔划之间的构架,这都需要一些绘画素养。



“倾尽半生写汉隶,但至今也只是学了点皮毛,真正的精髓还远远没有学到,虽然现在已60岁有余,但对汉碑的热爱有增无减,我要一直写到生命终止。”王伯众说。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