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书坛,原中国书协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刘洪彪无疑是草书的领军人物,理论和技法上,技压群雄,无人可以相媲美。
刘洪彪先生讲草书的特征及其演变过程,通俗地用四个字来高度概括,那就是一“简”、二“连”、三“变”、四“代”。刘洪彪认为,搞明白这四个字,你就弄懂了草书真谛!
什么是“简”?“简”就是简化,将汉字比较复杂的笔画进行删繁就简,这是草书的第一大特征。
第二个就是“连”,将原来独立的笔画连接起来,以达到草书快写的目的。
“简”和“连”虽为两个概念,但两者之间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连”中有“简”,“简”中有“连”。我们可以说,是“简”和“连”共同完成了草书的创造和形成。
▍ 刘洪彪 《萍乡》 180*97cm 2010作
除了“简”和“连”之外,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变”和“代”。
“简”和“连”之后,草书就有一种必然的变形,这种形状的变化,久而久之就被大家所认同,成了一种草书写法,这就是“变”。而“代”就不具有普遍性,是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汉字、词组用一个公认的符号性的东西来替代,这就是“代”。
▍刘洪彪 《当谋要做联》246*31cm*2 2016作
经过“简”和“连”之后的不断演化,汉字的草法趋于稳定和成熟。经过漫长时间的实践和运用,一些偏方部首及字词演化成为大家共识的一种符号,这种书体的符号化,就叫做“代”。比如说“朝”字、“就”字、“淳”字,这三个字有没有相似之处?楷书来说就没有相似之处,但是因为草书的长期演化,它们的一些偏旁部首趋于相同,这三个字的草书又有一些符号相同,这就是约定俗成的“代”!
▍ 刘洪彪 《贺友人书法作品展》120*120cm 2016作
草书的“代”还有一些字词也用符号替代,尤其是古人信札当中出现率很高的一些字词,比如“顿首”,就将这两个字一起简化,用一个符号替代了。这两个字常常用在信札的最后,见得多了,古人也都认同了,这就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常见的一个“代”。
▍刘洪彪 自作诗《题梅花图》 246*100cm 2016作
所以说,中国书法尤其是中国草书变化多端,为什么会变化多端,就是用了这样的手法,本来好好的字,这么一“简”,一“连”,一“变”,一“代”,就让中国汉字的书写和表达,变得扑朔迷离,变幻莫测,比任何一种书体都难以辨识,也更加难以掌握。
▍刘洪彪 祝允明《泛太湖》 (隶书) 2018作
但是刘洪彪说,有志于学习草书的朋友,只要遵从这些方法,循序渐进,我们还是可以摸清草书的演变轨迹和它的基本规律,弄清楚草书的本质。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