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石窟门召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进行。这条船也因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船”,永载中国史册。“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美术工作者们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再现了与“红船”相关的光辉历史,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红船破浪行 以画为体,传承“红船精神”
何红舟 黄发祥《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270cm×550cm 200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两位画家何红舟、黄发祥于2009年创作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上,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启航——中共一大会议》的构图上,毛泽东主席处于中心位置,他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是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乌云压底山雨欲来,暗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而远处东方的亮光,暗指了革命曙光的显现。黑暗与光明,乌云的黑暗与代表们坚毅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党的缔造者们英勇无畏的精神跃然纸上。
金松 《一九二一年七月·南湖》 国画
浙江画家金松对建党先驱们的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一九二一年七月·南湖》构图准确、线条细腻、赋色谨慎,把人物的神态、姿态以及状态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来展现伟人不同的神韵,但他们的目光却十分集中地凝视远方,他们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觉醒”者。
孙逊 《南湖船上》 油画
中央美术学院孙逊油画《南湖船上》用劲道细致的笔触,明快润泽的色彩展现了一大会议的现场,着重刻划“红船”上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对人物的容貌、体形、情态、服饰及背景等作了生动而独到的描绘。一束强烈的光线从东方投射进船舱,明暗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张力,洋溢着昂扬向上、奋进不懈、开拓创新的气象之美,深刻地表现出“红船”上人物的精神特征。
跨世纪航程 以史为魂,走进红色地标
颜文樑 《南湖》 油画 1964年 35cm×69cm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颜文樑的《南湖》是最早描绘“红船”的油画作品,载入了新中国艺术史。《南湖》气势宏阔、粗中有细、静中有动,画面聚焦于一轮冲破云雾的红日,十几艘大小船只之间交错、呼应、对比、烘托出复杂的空间关系,远方是绚烂绮丽的水天一色。光线明暗、构图层次、颜色变化等,都展现了颜文樑收放自如的油画技巧以及对色彩、光色的长期研究,笔触细腻灵动,色彩丰富饱满,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精气神。
朱屺瞻 《南湖留胜迹》 国画 141.5×65.5cm 1961年
世纪老人朱屺瞻创作的《南湖留胜迹》以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展现了南湖的全貌,构图平稳、笔墨雄劲、收放自如。湖心岛处于画面的中段,红船是画面的焦点。传统山水的美学意境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意蕴、强烈的时代气息,革命情怀油然而生。
钱松喦 《南湖》 国画
江苏老画家钱松喦是创作红船题材作品最多的画家。他的《南湖》笔墨古拙而不失秀润,色彩艳丽又不失庄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柔和湿润。画面简洁、层次分明,近景的松柏枝繁叶茂,翠绿如盖,中景的依依杨柳与灼灼桃花互相交映,而远景处点睛之笔的“红船”行稳致远又蕴含深意。作者对于新中国南湖的表现,展现出了革命胜利后的新景象。
汤垚《南湖红船》油画 130cm×160cm 2001年
著名画家汤垚的画作《南湖红船》抽离于具象的色彩,用厚重斑驳的油画肌理展现当时动荡混沌的中国,平稳的红船在混沌的背景中形成动静的强烈对比,预示着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主题思想。画面用肌理增强物象的外在表现力,通过制作使画作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更加立体,同时运用强烈的冷暖色彩对比加强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张力,用后现代优化语言进行红色主题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
建党百年,美术作品中的南湖“红船”,不胜枚举。艺术家们禀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艺术与主题创作相结合,用“红船精神”根植于美术创作当中,让“红船精神”代代相传,“红船”将陪伴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文/陈彪 编/林文彬)
源自:湖南文艺网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