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学博士后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
青年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当今美术思潮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当代人文精神的发展,以及西方现代艺术对本土艺术的冲撞与融合,促使中国画的笔墨艺术语言趋向以自身形态的现代化演变。作为重要绘画种类的工笔画,在当代情境下更能广泛吸收其他画种的营养,探索的空间更加广阔,观念更加现代。工笔画吸收西画的素描和造型观念,并以线造型为基础,将新的语言引入其中,在描绘现实人物的生活和形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人物画的教学中,我的指导思想一贯遵循的是“以传统为本、两端深入”,所以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也都是按照这一思想进行的。看袁玲玲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她对传统的挖掘很深入,对于传统技法、传统精神,她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说,她是在传统基础上开发自己的绘画的。对于写实造型、形象刻画以及色彩的运用,她都非常敏锐,总是在一丝不苟的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她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写实而又充满梦幻,所处状态皆闲适而优雅,给人一种放松、舒适、温馨的感觉;在用色上她非常大胆,喜用暖色,尤其是红色,那满眼的红色狠狠地撞击着人们的视觉,充满了强烈的张力和浪漫主义情怀。但她并不满足于视觉,而是通过图像叩问生命、探索人生,寻找当下人们生活的真谛,以及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除了对传统的深入挖掘,袁玲玲的绘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单纯。她没有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牵绊,没有被社会的宣泄杂乱所污染,没有被艺术的多元、文化的多义所困扰,只是在画自己的画,整日徜徉在自己所营造的纯净浪漫、诗情画意的世界里,思索人生、憧憬未来、幻想美好,没有画之外的杂念。我们看她所画《无语的心情》的创作理念:“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童话,只是在日常的琐碎中已被渐渐忽略,是时间的飞转流逝?还是内心的悄然变化?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喧嚣与纷扰时,当绘画的形式被功利的时代催生膨胀时,我只想保留心中的那份美丽与恬静。尽管那份梦想是如此的孱弱,尽管那份恬静是如此的淡然,但却是我心中永远的童话——一份明丽、一份优雅、一份淡定、一份从容,就像丛林中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尽管渺小,却依然青葱,在接受风雨中,坚韧着自己的生命!”
“一种深醉的红,一种浪漫的红,一抹五彩的轻纱,围绕颈间,那低垂的眼眸,那简淡的神情,那无言的期许,那超然的娴雅与从容。似乎无需言语,一幅作品,一种心情,在无言中传递着画者的心声,我的绘画,我的心情,褪却了年少的莫名与冲动,流转为一份淡定与从容,在注视变迁中独享着那份无语的心情。”
从上述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袁玲玲单纯而美好的心境,这使她的绘画更添了一份宁静、淡然与灵气,散发着慵散而又悠远的艺术情调,成为人们休息片刻时寻求净化的心灵圣地。所以对于绘画来说,保持单纯的心性非常重要,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很多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想的太多,由于社会活动、各种交往等而无意中增加了很多其他的因素在里面,而袁玲玲总是用一颗纯净的心灵去观察和感悟,抛开物外的所有牵绊,只选择一个因素作为一幅画的构思,同时把这个构思单纯、再单纯,表达出一种生命或趣味。所以可以说,袁玲玲是一个纯粹的艺术追求者,这种单纯是一种很难得的精神。这种单纯具有心灵的意义,它使我们皈依平淡与从容,减少欲望与莽撞。所以,袁玲玲的绘画的意义不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美,而是在于其深刻的诗意的心灵。
袁玲玲学习很勤奋,2009年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后,2011年又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2015博士毕业以后又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和这个时代的很多同龄人相比她更有着较强的自律性,更注重学术的研究和艺术的修炼,在这个物欲泛滥、急功近利、虚幻而善变的时代里,像她这样还依然心境澄明、潜心研究和创作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她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让我们相信她会走得越来越远。
(转编自中国国画院)
孟云飞简评袁玲玲的工笔人物画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