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成为中国文人心中道德品质的外化象征,与其外形与特性不无关系。同样地,竹之形态,也成为历代画家描摹、钻研的对象。广州艺博会签约艺术家方炯,醉心墨竹,深研经典,他的墨竹有着独特的笔墨语言符号,内蕴清雅。
艺术家简介
方炯于1961年调入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师从苏昧朔先生,而得缘成为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全国著名书画家林曦明的师弟,在书画风格上深受他们的影响。

图 | 方炯墨竹 81×36cm
竹的形态,修长俊逸,因生长特性而少有其它植物的攀缠,故有清净独立之姿;瘦而见骨,叶片尖锐,故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性;节节逐高,枝叶挺立,故有坚定清高之韵。方炯笔下的墨竹,正是此种自然形态与文化象征的契合表达。

图 | 方炯墨竹 81×36cm
画得成竹子的画家,也是能探得中国传统精神生活本质的画家。方炯画竹子,喜潇潇洒洒地落下几杆,至多不过两丛,然而已经足够了。一叶知秋,一丛竹里,就可以构想一片清幽茂密的竹林。方炯用浓墨主要地画出前景里的竹身,再用淡墨画后方的竹子,浓淡间为画面制造了留白,也为观者想象一片竹林留下空间。不闭滞,不杂乱,气韵清雅,这正是文人雅士从竹子“清正端方”的文化象征出发,而设计的理想自然环境。

图 | 方炯墨竹 99.5×48.5cm

图 | 方炯墨竹 88.5×48cm
所以,方炯墨竹不仅在外在形态上下功夫,在构图与链接文化内涵上,也渗入画家的思考,反映了文人爱竹的心境。
更多作品

图 | 方炯墨竹 81×36cm

图 | 方炯墨竹 81×36cm

图 | 方炯墨竹 68×68cm

图 | 方炯墨竹 68×68cm

图 | 方炯书法 68×52cm

图 | 方炯书法 68×52cm
版权说明:图文来自网络,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