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8-05-30 18:02 来源:未知 作者:zgshw 点击:
次 |
|
格哈德·里希特1986年10月12日,在杜塞尔多夫、伯尔尼、柏林及维也纳展览馆成功举办的回顾展结束后不到一个月,格哈德·里希特对自己的艺术生涯做出了一个使人惊异的否定性评价:“这么多失败,我真感到惊奇,这些画总而言之有时还是有一点好看,但基本上都是缺乏能力及失败的微不足道的证据。” 1 事实上,里希特当时已是最重要国际当代艺术家之一。虽然如此,这样的措词不是过分的谦虚,而是表现了里希特自我批评的基本态度。他从来都没被公众的赞赏、众多展览及艺术奖、作品的高价及广受欢迎而收买。格哈德·里希特对自己的艺术一直持有十分怀疑的态度。
格哈德·里希特1932年2月9日出生于德累斯顿。在结束画广告海报及字体培训和暂时在剂陶市话剧院作为画厅的学徒后, 1951年他开始在德累斯顿美术学院学习美术。在他快速顺利完成了基础课程之后,转入壁画班。他毕业作品是陈列在德累斯顿德意志卫生博物馆楼梯层间的大幅壁画。该作品展示其丰富天才,为他毕业后成为成功的自由艺术家打下基础。多次西德旅行使他面对一种另外的、令人激动的艺术。他被这种艺术的抽象表现力所吸引,比如参观1959年的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很遗憾的是,在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种被视为西方的颓废及资产阶级反动艺术。因此,他只能在自己的画室寂寞地进行其无形式艺术的实验。出于对东德文化方面的状况及不能充分发挥其艺术才能的不满,他于1961年3月离开了德累斯顿,逃往西德。那年的秋天,他在杜塞尔多夫国立美术学院重新入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府杜塞尔多夫逐渐发展成为德国艺术的新首都。除市立美术博物馆之外,还有私立的艺术协会、1961年设立的美术馆及众多进步的画廊介绍当代艺术。杜塞尔多夫位于人口稠密的莱茵地区的中心,同时距离荷兰、比利时及巴黎不远。这种地理优势对杜塞尔多夫的上述发展十分有利。60年代的杜塞尔多夫主要是艺术家的城市。在当地著名的美术学院,当时有格奥尔各·迈斯特曼(Georg Meistermann)、约瑟夫·博依斯(Joseph Beuys) 以及里希特的老师、无形式画家卡尔·奥托·格茨(Karl Otto Goetz)等授课。以后成名的学生,包括戈特哈德·格劳布纳(Gotthard Graubner)、西格马尔·珀尔克(Sigmar Polke)、布林基·巴勒莫(Blinky Palermo)以及“零社”(Zero Group)的成员奥托·皮内(Otto Piene)、海因茨·马克(Heinz Mack)及京特·于克尔(Guenther Uecker),毕业后都留在了杜塞尔多夫。
(责任编辑:zgshw)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