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名家专访 >
 

名家逸闻--李可染:我有我主张

时间:2008-06-08 13:28 来源:未知 作者:zgshw 点击:
 刚到北平艺专教书时,李可染的生活过得还是比较平静的,每天教教书,搞搞创作,参加学校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一些展览,日子也算充实。尽管时局不稳、物价飞涨,但李可染一心沉浸在传统绘画研究与创作的浓厚氛围中,情志专一,心态甚好,而当时的一些报章也经常对他的作品予以推崇赞扬。《新民报》曾发表文章,说徐悲鸿题李可染的《仕女图》时有“可染此作,大有晋人造像遗意”之语,而《益世报》在介绍一次展览的参展画家时也有“李可染的山水具有古人之意境”之类的赞语。

       然而,平静如水的生活总是不能持续太长时间。1947年10月2日,北平艺专就“荡”起了令人震惊的“波涛”。这一天,艺专国画组的秦仲文、李智超、陈缘督三位兼职教授对校长徐悲鸿提出“罢教备忘录”,说徐悲鸿“减少(招收)国画学生,减少国画的授课钟点”,是“摧残国画”。他们要求学校提高对国画的重视,再招学习国画的新生,增加授课钟点,如果要求得不到圆满答复,就从当日起开始罢教,并且还要诉诸北平美术协会及众多老前辈。当天,北平的《世界日报》、《新民报》都刊载了这条消息。

       三位教授提出罢教备忘录的原因是这样的:当时,徐悲鸿为了加强艺专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提出不管是学习油画、雕塑还是学习国画,都要先学一两年的素描。他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特别是学国画的学生,不要只是满足于模仿古人作品,要“师法造化”、“摹写人民的生活”。徐悲鸿的这些观点,早就受到北平艺术界传统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反对。当时的国民党北平市党部为了“倒徐”,也跟着推波助澜,开了常务会后又开记者招待会,还散发传单,反对徐悲鸿“摧残国画”。紧接着,北平各报都刊载了三位教授的《反对徐悲鸿摧残国画宣言》,宣言中说:“……(国画)新生入学,前后三年令其学素描,不令其学国画,国画组添设西洋美术史,反无国画史、中国美术史,徐对国画史上有名人物如文、沈、董、王等不惜摧残……”此事一时间在北平艺坛闹得沸沸扬扬。

       作为艺专国画组的成员,李可染对这份备忘录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他不会因为自己是徐悲鸿聘请来的就偏袒徐悲鸿,也不会因为自己是画中国画的,不管备忘录正确与否,就跟着随声附和。他认为学生学习国画应该“师造化”,不能专意临摹古人,要剔除古代艺术的糟粕,只学其精华。而且,他本人早年在杭州读书时就是先从学习素描入手,而后画油画、水彩,最后才专画国画的。因此,他积极拥护徐悲鸿的“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并且努力进行实践。1948年元旦,李可染去给徐悲鸿拜年,徐悲鸿又跟他谈到了中国画的改造问题,表示不能向保守势力屈服,并认为国画的内容和笔墨都应该有新的创造。不久,李可染画了一张《午困图》(见下图),还在画上题句道:“余学国画,既未从四王入手,更未宗法文沈,兴来胡涂乱抹,无怪某公称为左道旁门也。戊子,可染。”语句不多,支持徐悲鸿的态度却是非常鲜明的。

       转眼到了1950年,北平艺专已经改成了中央美术学院。时代变了,中国画也要跟着变。可是该怎么变呢?当时,在艺术要为政治服务的大要求下,国画竟成了“封建腐朽”、“夕阳西下,气息奄奄”的代名词,几乎没有了立锥之地。更有一些持有民族虚无主义观点的人声称:国画应该取消、废除。

       当时,全国的不少美术院校都取消了国画教学,李可染虽然还在学校任教,但教的却是水彩,因为已经没有国画课可教了。在这种形势下,北方的李苦禅和南方的潘天寿、吴 之等人都几乎无事可做,生活也相当窘迫。只有南京的傅抱石认为这种状况不正常。他坚决反对取消国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并为国画的前途和命运到处奔走,大声疾呼。

       在老朋友傅抱石的感染下,李可染也坐不住了。经过认真思虑,他发表了一篇名为“谈中国画的改造”的文章。当时,有人说解放后的国画处于极度的冷落状态,交了“厄运”。李可染认为这是必然趋势,但这个趋势不是从现在开始的,而是“有它的长远的根源”,某些人只是盲目忧虑,不认真检讨自己,不根据时代要求找出改造国画的路子,对国画的发展前途没有丝毫好处。同时,他还对国画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指出国画是跟着封建社会的没落一起走下坡路的。他认为,到了清代,国画的形式主义发展到了顶点,画家作画时不从实际内容出发,只在一笔一画中找出处,这种“形式”成了“没有灵魂的公式”,这样做的结果“也自然毁了形式”。在此基础上,李可染责问道:“试问,这样的画法,国画还有活动、发展的余地吗?所谓‘万体皆备’,实际上也就斩杀了一切的生机!”他还说,“形式”的产生,原来是“伟大的作者在芜杂紊乱的形象中求出来的规律的表现”,用它作为“借镜”,本无不可,但形式主义却把它拿来作为一条绳子“将自己紧紧缚住,不得动弹”,这样的“形式”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这篇文章中,李可染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改造国画的三条意见:第一,必须挖掘已经堵塞了六七百年的创作源泉,这个源泉,就是大自然,是生活;第二,要对传统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批判地继承,不能只是一味地丢弃,只想丢弃是非常幼稚无知的;第三,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良成分,对我们有益的外来文化绝对不能拒绝,而吸收的目的也是为了建立健全进步的新现实主义,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平庸的自然主义混入。

       总之,李可染认为国画有着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国画课绝对不能取消。所幸,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在诸多关心国画命运和前途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形势总算慢慢好转起来。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老画家柴祖舜:古稀之年爆发“抽象之恋” 下一篇:中国油画家 艾轩
   
  特别推荐
李双阳:我的兰亭奖作品创作秘笈
刘洪彪:四个字弄懂草书真谛!
中国当代书法家郭玉江:痴迷书法,深耕不辍
梅墨生:不要被一些现在所谓的名家带入了歧途
陈传席:西方绘画重造型,中国绘画重文化
高冠华:师迹不如师意,师意莫若窥其神韵,探其
陈十田:中国书画重精神,主要在笔墨
王猛仁先生的诗书艺术
浅论画家诗人周逢俊的诗
李秀峰:浓墨淡笔蕴乡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